新小说

第114章 一记响亮的耳光(2 / 4)

增产效果明显。

“赶紧把次一级稻种挑出来,你们找人到处去宣扬一下我们的亩产数据,回头好卖种子。”

魏光华喜欢这种生意,倒手之后就有5倍的收益。

他手上掌握的可是真正的次一级稻种,根据他大量的调查研究,次一级稻种的减产情况,在10%左右,性价比极高,还是很受欢迎的。

而次二级稻种,就是经过两代留种的稻种,减产情况在25%-30%。

次三级稻种则会出现严重的种子退化,产量直接打回原形,亩产不超过200斤。

“这个小秀才还真厉害!搞出来的稻种,最多可以种植两到三代。实际上到第三代的性价比就不高了呢。”

魏光华意识到方唯的厉害之后,然后马上带人去了二队。

他去干啥?当然是换购稻种啊。

他掌握了稻种退化的规律和事实,别人也不是傻子,迟早也会知道的。所以,二队的稻种还会像以前那样无人问津吗?

魏光华从来不赌,所以秋收后第一个就跑来换购种子。

这两年,一队闷声发大财,谷仓里的稻谷堆积如山。别看他本人高调,但一队却很低调,没几个人知道一队的具体情况。

“方队长,我需要4000斤【南光一号】和4000斤【农垦58】三代稻种。你放心,咱们的换购比例不变,还是按照1比10的比例进行兑换。”

“咦?你怎么突然换购这么多的稻种,起码够你们一队种植三季的吧?”

“你别管,我多留一些稻种备用还不行啊。”

“行,怎么不行,你把8万斤稻谷拉来,我马上给你种子。”

“莫得问题,8万斤稻谷已经在路上了。”

方唯大概能猜到魏光华的小心思,但他懒得管。

对方只要不赊账,公平交易即可,别的事都和自己没关系。

秋收之后,郑虎带人挑选出来了60000斤【农垦58】三代稻种,除去原先队里留下的各类种子,二队的存粮只有44833斤稻谷。

其他不算,等魏光华拉走了8000斤稻种之后,方唯的手上,目前还有2.6万斤【南光一号】三代稻种,以及5.6万斤【农垦58】三代稻种。

谷仓里的稻谷一下子就变成了124833斤。

所以对于二队来说,来钱最快的就是培育稻种,搞副业都没啥意思。

第二家来找方唯换购种子的,还是瑶寨。

盘莲今儿打扮的可漂亮了,身着传统服饰,就跟从画里走出来的人似的。

瑶寨的晚稻大丰收,种植的【农垦58】稻种,亩产达到了550斤,再一次刷新了寨子的水稻亩产记录。

阿公人老成精,同样看到了次一级稻种的潜力,因此也是早早前来换购稻种。只不过他没有一队财大气粗,依然是换了2000斤【南光一号】三代稻种、2000斤【农垦58】三代稻种。

二队谷仓里又增加了4万斤稻谷,库存144833斤。寨里的人随即把稻种运了回去,盘莲也不好意思单独留下来,在方家吃了午饭就走了。

“虎子,通知大家,明天分口粮。”

稻谷的库存再次超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