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一记响亮的耳光(3 / 4)
了10万斤,方唯和其他几个队干部一商量,决定分口粮。
这次还和以前一样,社员们人均口粮500斤,总共分出去了74000斤稻谷。
稻谷库存还有70833斤,他的心里顿时踏实了。
今年的粮食上交任务已经完成,生猪上交任务也已经完成,感觉太轻松了。
只不过世界上的事情从来都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上午,一些公社的负责人像是约好了似的,不约而同的来到了唐泽的办公室。
他们当中有两个人的脸色最难看,公社下属生产队大面积种植了次二代【南光一号】稻种,和人家种植了【南光一号】三代稻种的相比,产量下降了近三成。
至于极个别的那些倒霉蛋,由于种植了次三级稻种,直接被打回了原形,产量回归了原来的状态,口粮都成问题。
“下塘大队二队这么干简直是在犯罪!他们赚的盆满钵满,结果却让大家损失惨重,应该追究他们的责任。”
“是啊,领导,这件事不算完,要让他们赔偿。”
“真缺德!育种先进个人,居然包藏祸心,我们以前用的稻种怎么就没有过这种情况?”
办公室里群情激奋,纷纷把矛头指向了方唯和二队。
唐泽听了大家的诉说,只不过越听越来气,脸色不由自主的变得铁青。
“安静!你们找上我,是打算解决问题还是想吵架?一个个都是公社的领导,有些话是怎么说出口的?
我来问你们,你们换购的稻种,是从二队得到的吗?县里发文推广【南光一号】稻种,有没有特意强调一定要重视种子的来源?
这些问题我可以回答你们,育种是一项非常不容易的工作,很多优秀的稻种都存在一代不如一代的情况。
所以,有些人想着一劳永逸,一次换购稻种终生受益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据我了解,【南光一号】第三代稻种的产量绝对有保障。
而次一代稻种会减产10%,次二代稻种会减产30%,次三代稻种已经失去了应用价值。
所以,县里建议大家使用原版稻种,次一代稻种也可以,次二代审慎使用,次三代杜绝使用。”
唐泽没有破口大骂,而是根据这些人的诉求,从道理上驳斥了他们。
谁会使用次一代、次二代、次三代稻种呢?就是那些想捡便宜的人。何况他们换购的种子并非从方唯(二队)的手上换购,出了问题,人家概不负责。
想闹?可以,那以后就别想再使用高产稻种了。
听到唐泽的结论,这些人沉默了。
他们之前根本没想到【南光一号】稻种,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逐代退化的问题,所以才想捡便宜,根本不把方唯和二队放在眼里。
你方唯搞出来的良种又能怎样?我根本不鸟你,反正次级稻种多的是,还便宜。
结果,现实给了这些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事实证明人家就是牛,哪怕遍地都是次级稻种,但稻种和稻种是不一样的,产量更是差距很大。
“同志们,我要是你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多想想明年该怎么办,而不是坐在我的办公室里发牢骚。发牢骚解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