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84)(2 / 5)
来推测,估计殿内的上位者脸色也不会太好,所以高延福便想以手中再一次的喜讯取悦龙颜。
大家。
皇帝用手轻轻按着自己的额头两侧,何事让你如此高兴?
高延福走上前,小人是替大家高兴。旋即奉上手中的公文,边关喜报,恭喜大家,吐蕃酋长曷苏率部落请求归顺于大周。
继吐蕃与党项一些部落归顺后,吐蕃再次又部落请求归顺,消息使得皇帝睁开眼,旋即从高延福手中接过奏报,边关大喜,朕本该趁此机会率军夺回安西,朝中却有内患丛生,看来唐休璟的请求朕需要先解决了朝中的隐忧才行。
攘外必先安内,圣人深思熟虑。高延福于一旁赞道,尔等蛮人部落定是朝贡之时瞧见了□□的繁华与圣人的英明神武。
皇帝望着奏报笑了笑,不知是因喜事而笑还是因为高延福的奉承,你呀你,什么时候也学会他们那一套了。
延福只愿圣人能够万事顺心,嬉笑常开。高延福道。
女皇起身,缓缓走近大殿西侧的朵殿之中,墙壁上贴着一副大周及边境诸国的疆域图,既有部族归顺便要着人接收与安置,去传右玉钤卫将军张玄遇。
喏。
另外,女皇又道,去府库中将朕新得的那柄玉如意赏赐给李昭德。
高延福稍加迟疑,旋即再度躬身,喏。
如意元年五月,帝以右玉钤卫将军张玄遇为安抚使,率右玉钤卫精锐两万接迎吐蕃归顺的部族。
一个月后
越州
王瑾晨携亡妻灵柩回到山阴已近半年,当运送的队伍抵达越州城外时,出门相迎的竟是新任的越州刺史,刺史仍以王瑾晨去职之前的官职相称呼,不仅态度恭敬,就连丧葬也亲自安排人手帮忙,虽是去职服丧,但此次归家与衣锦还乡似乎无异,作为偏房,前来王哲家宅替王哲四子已故妻子吊唁的士族都增了不少,其中还包括王瑾晨嫡母的族人,清河崔氏。
王瑾晨带着自婚后从未带回来的妻子灵柩归家,王哲并没有表态,但私下差遣了下人将府上喜庆的东西全部更换,就连一日三餐都清淡了许多,面对诸多以往很少走动的远亲与近亲,王哲也都十分客气的招待,父子既不亲,但也不相仇。
崔氏招待着从清河郡来的族人,一边表面乐呵高兴却心中不慎鄙夷着这些势力之人。
四郎。嫡母崔氏叫住从院中略过厅堂的王瑾晨。
王瑾晨便跨入厅堂,作揖道:母亲。旁侧坐着的妇人王瑾晨并不认识,遂只是客气的行了个礼。
妇人打量着王瑾晨,崔氏便道:这是我叔父之女,你当唤姨母。
姨母。
好孩子。妇人笑得极为慈祥。
儿还有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