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分卷(84)(1 / 5)

那好吧。

徽猷殿

高延福跨入殿内,启禀圣人,夏官侍郎带到。

你先下去吧。

喏。

殿内的寺人与宫人遂皆随高延福离开,偌大的寝殿只剩君臣二人。

臣李昭德叩见圣人,天佑大周,圣躬万福。李昭德上前屈膝俯首道。

女皇听见衣服的声响遂睁开眼,四下无人,卿为何行此大礼?

圣人垂怜,昭德只有以身报国。李昭德陈词道。

卿有何话,便说吧,朕听着。

天下乃圣人之天下,天下百姓乃圣人之子民,社稷关乎民生,君王决策关乎一国衰败,因此臣冒死请谏。李昭德跪地不起。

女皇听后困乏忽然全解,言。

陛下,文昌左相武承嗣权重,他既为国朝亲王,又为宰相,今日臣与之争辩,朝臣皆帮衬,可见其党羽众多,朝野附和,如此下去,恐不利帝位,子犹弑父,况侄于姑焉?李昭德松开双手叩首道,臣请陛下,三思。

自岑长倩伏诛狄仁杰等人遭贬,朝中再度失衡纷纷倒戈魏王,虽未确立皇太子人选,然朝臣皆以武承嗣为首,敢与之争辩的也只剩李昭德与几位老将,今日大业殿上的朝议与李昭德的进言让女皇幡然醒悟,自古为了帝位而弑君父者,唐之前的隋朝便发生过,而今过去还不到百年,皇帝明白皇权之争向来残酷,父子反目,手足相残,人心不过如此,骨肉亲情却终究难低权力带来的诱惑。

先前凤阁舍人张嘉福所为乃是武承嗣暗中指派,可见其野心,意在天下,若圣人心中已有决策并非立承嗣为储,势必遭其记恨,然其握权之重,恐生大变。李昭德力陈道,亲王在文昌台三省重地,余下宰相借附庸,天子政令需得宰相签署方可奏效布施,若诸臣尽附武承嗣,堵塞言路,朝无一人敢言,圣人深居大内,天下事岂不先要过武承嗣之耳方奏天子?

边疆的喜事还未能让这个年过甲子的皇帝高兴庆祝,耳侧便传来了宗室权重的隐忧与祸患,卿所奏,朕已知晓,此事朕自有定夺。

李昭德见女皇挥手便不敢再多言,圣人若需,臣定当为大周鞠躬尽瘁,臣告退。

李昭德出殿,高延福双手捧着一卷黑漆竹筒,里面乃是进奏院所呈的地方公文,上面刻有加急字样,李侍郎脸色不大好,可是挨训了?

李昭德跨出殿门,将笏板别进腰间摇头道:忠言逆耳,圣人模棱两可,为天下苍生,老夫只能言尽于此。

李侍郎忠君爱民,我相信圣人心中肯定早已经有了答案。

李昭德朝高延福拱了拱手,老夫还有事,别过。

李侍郎走好。

李昭德走后,高延福极为高兴的跨入殿中,适才以李昭德的模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