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节(6 / 8)
文雅,装一装格调吗?非要说的如此粗俗直白?
简直就是鸿钧老祖下凡做了刘邦-丢神。
被自家皇阿玛骂为小无赖的太子殿下,把目光从窗外收了回来,睁着一双清澈迷离的大眼睛,特别理直气壮的为自己辩解。
“在张大人改革这件事上,儿臣有不同的看法。有关前朝中后期那种恶疾丛生,无法挽回的失控局面,除了不可遏止的地权集中外,赋税难收以外,它还有很多深层次的弊端,而且是在明朝开国之初就存在。”
“比如宗室、藩王的世袭罔替制度,长子继承亲王、诸子封郡王,枝枝叶叶越来越多,朝廷害怕他们都学着做朱棣,不许他们自食其力,只是一个劲儿的赐给他们大量的封地田产。户部的财政需求不断膨胀,老百姓或者士绅们不堪承受如此重荷,当然要抗争。”
凭什么让整个国家的老百姓就这样卖血卖肉、卖儿卖女的供养者他们,凭什么那些士绅们就要对此心服口服?虽然他想要取消士绅们的特权,可也不得不承认,士绅们也是国家的一员,也都在为国家做贡献。
归根结底,这些不事生产还耀武扬威的宗师、藩王已经引起了民愤,引起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当老百姓发现当权者只顾享受“家天下”的荣华富贵,对他们的死活温饱不管不问,只好笨拙的学着自己顾好自己的生活。
康熙皇帝哑口无言,这一条他也不认可。虽然他也差点儿犯了类似的错误,把满清八旗当猪养,可他已经改过来了不是?
现在的八旗子弟,文的有,武的有,农工商尤其是海外贸易更是多的很。家家户户都没闲人,年前朝廷取消了八旗的月银制度,也没几个站出来反对。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有不菲的家庭收入。闲时锻炼、劳作、学习,战时出征,小日子有希望、有奔头,就不需要朝廷的奉养。
心里对于满清宗室封地同样打着小九九的太子殿下接着说道:“那些清流名臣、有识之士包括张居正大人本人都清楚明白,士大夫、宗室不纳税才是明朝廷最终走向衰弱的根源,他们心知肚明,却在试图改革的时候不敢触及这个根本。”
“儿臣对此曾经认真的思考过。原因就是,张大人他本人,就是这些士大夫中的一员。张大人的家产土地在清查之后应该免税七十两,但是他家乡地方官的账目上,他名下土地应该免税的总额是三百多两。有人把土地放在他的名下逃税,而张大人默认了。”
康熙皇帝听到他不满张大人的做法,有损张大人在他心里的高大形象,虽然知道张居正生前生活奢侈,还是努力反驳,“这难道不该是天经地义的吗?几千年来,华夏这片土地的文化就是这样,张大人也是被这样的文化培养起来的其中一个。”
太子殿下听了这话,悠闲的喝了口奶-子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