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节(6 / 7)
王治之先生没有理会傅山老先生的“倚老卖老”, 他一边远望无逸斋周围因为种满了菜园、桃林、稻子,显出的一派田园村舍风光,一边放声吼着他的秦腔。
“忽然间一个突然, 鸟儿啁啾, 鸭子撒欢打滚还治通舟;突然间一个忽然,沃野平畴,湖泊星罗棋布一望滟滟···”
欢快高亢的吼声,就好像这长春园的瀑布一样激昂雄壮, 听得傅先生也坐不住,干脆取过一个板胡, 一边拉,一边吼起来当前大清国最为流行的《秦王破阵乐》, “四海皇风被, 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尖细清脆的板胡声极具穿透力, 让胤礽在前来无逸斋的路上就大致的听到。因为大家的欢乐心里也泛起一丝丝愉悦的太子殿下,想到四弟今儿早上懂事体贴的道歉,还有眉宇间的坚定之色,就更为舒畅痛快。再想到太子妃在背后的功劳, 心情就好像这东方天空的朝阳一样, 鲜亮瑰丽。
等他来到无逸斋,发现距离讲学时间,还有十五分钟,提前到来的众人不是在拿着扬琴、羯鼓、笛、琵琶等乐器伴奏助兴, 就是一起像模像样的走着队形,跟着吼《秦王破阵乐》。
一个个文人大臣们做着披甲持戟的样子,在同僚们的伴奏下,一会儿摆成一个圆形,一会儿摆成一个方形,他们还兴致勃勃的分成三队,一队模仿大唐战车的模样,两队站两边,像个簸箕伸出两翼、作成打仗的态势,交错屈伸,首尾呼应,好不乐乎!
被众人的激情感染,心痒难耐的太子殿下顾忌着他变声期的嗓子,实在是不敢大声吼出来,只得拿起一个小锣随着节拍敲打起来。
闻声而来的阿哥们,以及越来越多的文武朝臣们,自觉的按照乐舞图的队形站好,一时间无逸斋的吼声直震屋瓦。
遥想当年,秦王李世民大败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新建的大唐政权,大唐士庶歌舞载道,军民一起为他们英勇过人的秦王大唱赞歌,“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玄武门外的国宴上,一百二十名乐人在宫廷乐队的伴奏下,舞的气吞山河。大鼓震天响,传声上百里,气势雄浑,感天动地。百官看了都激动不已,兴奋异常;外国的使者听了都禁不住跟着手舞足蹈。
可是如今的大清人吼《秦王破阵乐》,不光是喜欢它的婉转动听,高昂激越,更是一种失而复得的喜悦。
去年春节的时候,胤礽陪同他的老师们观看民间艺人表演的秦腔《杜子美游春图》,听到傅山先生他们都因为《秦王破阵乐》曲谱的失传连连叹气,就让嘟嘟搜索了一下这个乐曲的历史。
当他知道,倭国使节在大唐女皇时期,曾经把《秦王破阵乐》的全套曲谱带回国,还保存完好后,就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