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124节(7 / 8)

场堪称上品的时候,就更是兴奋。

“可行。皇阿玛明儿就安排人到琉球和海南考察。你再说说井矿盐的生产管理。”

胤礽一听可行也是高兴,当下就把他所指知道的,井矿盐生产中的两个主要环节采卤和制盐的不同方法都一一分说。当然,重点是当前的大清国有了蒸汽机和发动机。可以很好的节省人工,降低成本。

康熙皇帝激动的屋里转了几圈,越想越是高兴。只要保持这个发展势头,再过个几年,大清国确实可以有这个实力,让老百姓都吃上低价盐。不过,他随即又想到了一个事儿。

“小子,突然想要改革盐政,原因何在?”

胤礽愣了楞,他这才想起来,自己没有把食盐加碘的事儿和自家皇阿玛分说。

“儿臣昨儿听到您说,因为长江地区大脖子病泛滥,当地的父母官纷纷上书请愿,朝中官员都不想去那里做官,就琢磨着怎么彻底根治大脖子病。”

“考虑到让家家户户天天吃海带也不大现实,儿臣就想着,把太医院把海带里面可以治疗大脖子病的碘元素给提取出来,添加到食盐里面。”

反应过来的康熙皇帝喷笑,这个法儿也太过刁钻了。不过,也确实需要这么着,大清国的大脖子实在是太多。

“那皇阿玛问你,没有大脖子的人,怎么吃盐将来?就算那个碘再好,也不能多吃不是?难道你要把盐一分为二?一份加碘,一份不加碘?”

“皇阿玛,没有大脖子病,不代表就不缺碘,他们只是没有病发而已。至于到底该在食盐里面添加多少碘,可以根据地区的不同来划分几个大类。如果实在不好操作,就在大清境内,统一按照最低标准添加碘,你觉得如何?”

短时间内只能是尽心尽力而为,等到大清国内大部分地区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才是可以有大动作的时候。

康熙皇帝闻言,立刻就有了主意。

“等太医院把碘提取出来的时候,你说的那两个新盐场估计也都建设的差不多了,倒时候朝廷就以治病救人的名号,先把碘盐低价卖给大脖子病泛滥的地区。”

胤礽眼睛一亮,高兴的夸赞道:“皇阿玛您英明神武。”以这个名义开端,估计是阻力最小的方式。只要打开了碘盐的市场,就不怕其他的盐商不降价。只要他们一降价,慢慢的耗个几年,怎么也能把盐商这个大老虎给耗的皮包骨头。

而那个时候,朝廷应该也准备的差不多了。

康熙皇帝被儿子捧得乐陶陶,催着儿子回毓庆宫午休后,越琢磨这个事儿越是抑制不住的高兴的他,又端起茶盏细细的品了一口最爱的碧螺春。

建设两个新的海盐场;除掉盐商这个渐渐成长起来的大患;顺便把那些“闪瞎人眼”的大脖子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