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节(2 / 7)
,让他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儿。
四五天后,胤礽在专心致之的研究医术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个,一直以来都被他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医学研究中最需要的制冷设备。
把电冰箱的制作方法和构造图画出来交给了玩具处以后,他仔细琢磨着冰箱构造中的各个零部件后发现,研制这些零部件的难度,比如冷凝器,蒸发机等等,对于现在的玩具处而言,都不大。所以,他们现在唯一没有的是制冷剂。
制冷剂,各种热机中借以完成能量转化的媒介物质,用来将低温处的热量传动到高温处。古地球一开始使用的制冷剂是分卤代烃也就是氯氟烃,后来人们发现,分卤代烃会造成地球臭氧层空洞,就改用了氨气、二氧化硫和非卤代烃等。
想到这些化学物体,他又突然发觉,大清国已经到了,可以,或者说需要成立一个单独的化学处的时候了。
把现有的化学方面的知识都总结出来,启发大清国的人们开始独立思考,开展各种发明创造,也是一件当务之急的事儿。
其实,不管是那些洗发水,精油香水,柴油,还是太医院的青蒿素,橡胶处的橡胶等等,都含有很多化学方面的知识。只是这些新物事,基本上都是简单粗暴的根据他提供的方子流程,直接被制造出来而已。
这也就造成了,不管是内务府的匠人,还是太医院的太医们,都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研究过程。哪怕是后续的改进改良等等,也是各自研究各自的那一块,部门之间几乎没有任何的交流。
胤礽皱着小眉头找到康熙皇帝,把他的想法大体的说了一下。康熙皇帝对此也很是认同,不能老是依靠儿子一个人的脑袋瓜子,养成其他人的依赖性和思考惰性。
于是朝野上下的人就发现,太子殿下研究医术没几天,就折腾出来一个化学处,还把内务府的一些匠人,太医院的太医们,医女科的医女们,以及新式学院的一些优秀的年轻学子们都拉了进去,由他亲自做指导培训。
做化学实验的各种大小仪器,现在能够生产出来的,就直接生产,还不能生产的,就让玩具处加急研制。
等到胤礽做了两个月的培训,觉得大家伙儿都对化学这个新学科有了一定的入门基础,可以单独的把他们手里的化学知识整理编撰出来,大清国的电冰箱也已经研制出来了,他的医术研究也进行的差不多了。
然而,这个时候已经快到过春节了。
他心里头着急明年开春就开始的,大清和准格尔的之间的战事,自觉留给他们做准备的时间已经不多,就拿着自己专心整理出来的战地医术改良方案来到了太医院。
孙老御医一开始也没在意,以为这又是一个太子殿下的一个奇思妙想,可是等到他认认真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