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6 / 7)
,却也是没有任何的遗憾牵挂。
康熙皇帝看出来这一点,就在他将将脱离生死险境,伤势都还没稳定的时候,就按照他原先的计划北巡,开始和俄罗斯的战事,逼得他躺在床上接手了监国的重任,跟着留守的大臣们努力的学习如何处理国事。
胤礽承认,对于掌控人心这一方面,他确实永远也学不来自家皇阿玛的果断决绝。他也承认,他纵然对石溪道人的断情断亲有所向往,可是更割舍不下这份亲情和友情,做不到那样的冷心冷肠,一生只寄托于山水。
四年监国,还有和太皇太后,阿茹娜格格,弟弟们的常年相处,虽然还没有把这个紫禁城,当做他上辈子的爷爷奶奶给的那个“家”一样,感情却也是非常的深厚了。
现在皇阿玛在他的大婚之礼中折腾的这些儿花样,···好像是无声的要补给他一场太子册封大典一样,胤礽除了被深深的触动之外,还有一份沉甸甸的压力放进心里,抗在肩头。
人一旦投入过多的感情,就会失去理性,不自觉的就会做出一些自以为很合理,其实是非常不合理的判断和决定。
就好像自家皇阿玛一样,他心里其实也明白的很,对于这些老臣的各种纵容是非常不对的,非常的不符合法规礼制,可他还是因为他们君臣曾经的“共患难”,想要“同富贵”。
胤礽站在乾清宫的汉白玉台阶上,东想西想的,思绪飞扬,全然没有察觉已经有不少来往的宫人侍卫们都盯着他瞅。
当然,这也和他已经适应了被所有人的眼光盯着,天天被人围观的大清太子的生活模式有关。
大家伙儿就看着乾清宫那高高的台阶上,他们的太子殿下一身儿明晃晃的太子常服,黄彤彤的一个小人影儿,在晚春夕阳的照射下,通体发着金灿灿的光芒,笔直挺拔的站在那里,远望着毓庆宫的方向,一副“小圣人”思考人生的“深沉”模样。
特别的显眼,非常的突出,让人想装看不见都做不到,都是越看越想笑,还只能努力的憋着,不敢笑出声来打扰到太子殿下思考大事儿。
这真的不能怪宫人侍卫们,实在是他们的太子殿下,这几年虽然是抽条儿长高了,可是也越长越俊俏了,皮肤白嫩的就跟刚刚出锅的大白面馒头一样,和谐却又分明立体的五官,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特别的亲切舒心。
所以,这幅长相导致的结果就是,不管太子殿下怎么端着脸装一本正经,怎么眯着眼吓唬人,看起来就是丝毫没有康熙皇帝的威严气势。
每次出宫都惹得街上的小姑娘们纷纷春心萌动。开春的时候,康熙皇帝要去巡视那几个今年新开办的学院,尤其是那四个女子学院,愣是没敢带他去。
老人们都说,太子殿下长得实在太招人眼,笑或者不笑的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