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73节(5 / 7)

于胤礽来说,这些都不是他看重的。在他眼里,毓庆宫最好的,最关键的地方是,它在整个紫禁城的位置。

胤礽可以从紫禁城的前路景运门这里,直接去乾清宫,御花园,慈宁宫,慈仁宫;还有兄弟们住的南三所;无逸斋,箭亭,内务府,等等这些他经常活动的地方,都不需要经过康熙皇帝的后宫。所以说毓庆宫的位置非常的巧妙高明。

当然,随着他和兄弟们年龄的增长,在太皇太后和皇贵妃有意无意的约束下,后宫中的妃嫔们平时也都不敢去御花园闲逛了,虽然她们以前也只是偶尔结伴去赏个花而已。

胤礽清楚的记得,公元一六七九年也就是康熙十八年,他的天花刚刚痊愈不久,康熙皇帝特地祭扫了方泽、太庙、社稷等等,向天下臣民宣示了这一国之喜讯。

随后就开始筹建这座以示对大清太子恩宠的毓庆宫,当时皇阿玛是这么对他说的,“毓,稚苗嫩草遍地而起,天生地养,孕育无限生机;庆,福庆,吉庆,福泽。《国语·周语》中写道,有庆未尝不怡,特别标注,庆乃福也。”

“毓庆宫,建于奉先殿和斋宫之间,太子沐浴在先祖们的荣光下,就有了先祖们的保佑,会在天地万物的滋养下,健健康康的长大成人,继承先祖们的聪明勇敢,睿智通达。”

他至今还清楚的记得其中的每一个字,可是那个时候的他,初来大清,懵懵懂懂的,压根儿就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更是没有心思去深究。

毓庆宫刚刚建好的时候,他唯一的感觉就是太过奢侈华丽,金碧辉煌的让他怎么也喜欢不起来。虽然毓庆宫的吃穿用度比乾清宫还好,可他还是更喜欢跑乾清宫,觉得那里更有人味儿,住起来更舒坦。

康熙皇帝以为他嫌弃毓庆宫不够华丽精致,就更加使劲的朝毓庆宫里面送那些稀世珍宝,旷世古玩。

后来他开始学习四书五经,熟悉了儒家文化,明白了毓庆宫的意义,也明白了康熙皇帝费尽心机的,想要让他平安健康长大成人的那份舐犊之情。

虽然他知道那时候康熙皇帝为的是“保成太子”,不是他。可他还是动容,感动于康熙皇帝毫无保留的一腔父爱,当然也就更加的内疚不安,因为他不是“保成太子”。

后来他和康熙皇帝说清楚了他的来历后,虽然大家默契的和睦相处,把所有的过往都遗忘,可他还是有一种在大清做客的感觉。

他没有康熙皇帝背负的,对爱新觉罗家,满清八旗,乃至整个天下的,那种非他不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没有阿茹娜格格对这片生他养他两辈子的华夏大地,那份儿深深的恩怨纠缠。

所以在他被山门中人打了一掌,奄奄一息的躺在去玩具处的路上的时候,虽然是死命的吊住一口气等待救治,可他对于离开这个世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