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5 / 7)
“因此,公肃尽管知道诸位都是闲云野鹤之人,还是要开口恳请三位好友务必帮忙。”说着话,徐元文大人还给三位好友鞠躬行了一礼。
“绳祖兄虽然已经写信给他的老师黄宗羲先生和他的兄弟们,公肃也给姑父和一些熟知的好友写了信让他们迅速的赶来京城。
“但是既然三位好友明天也写信,公肃恳请,在信中顺便跟着劝劝,黄宗羲先生也好,傅山先生也好。甚至是公肃的姑父,如果身体允许,也请帮忙劝劝,表达一下支持的态度。当然,最好是都能亲自来一趟京城,给我们助助阵势。”
师兄弟三人又对视一眼,都看懂了彼此眼里的凝重。
文平之代表师兄弟们发言,“此乃华夏一千多年来的盛事。公肃你放心,我们既然有幸得知,岂有不参与的道理?明天一大早我们就去做“博学儒”考试,结束后直接去翰林院找公肃和绳祖。”
“今晚上我们就会写信,告知江南所有心系民生的有志之士。让他们都尽量迅速的赶来京城助阵。”
满人皇帝大力发展工商经济,是让国家强大,没有外患;老百姓吃饱穿暖,衣食无忧的大好事。可是这个律法的修订,却是关乎改革能持续多久,影响后世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大事件。
徐元文大人点点头,“可不是吗?大家都在说,这是华夏大地千年来的最盛大的事情。本来是应当同心协力把这件事情办的漂漂亮亮的,可是总有些放不下私利的拦路虎。”
“当年公肃进京时,姑父曾勉励公肃,“有体国经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临水;有济世安民之略,而后可以考古论今。”公肃现在只觉得,只要能把这个《大清律》如愿以偿的修订出来,此生,死而无憾。”
第85章 电
闻言, 文平之先生也是感慨万分,“这些年我们跟着老师游学各地, 还以为此生就要放下从小苦读诗书,济世救民的抱负, 寄情山水了。”
“却是没想到,当今皇上会如此用心,居然派人跟着保护老师,在危机关头救下了他老人家的性命。更没想到,一转眼间,华夏大地会有今日这样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既然苍天怜悯,让我们这些历经波折的江南文人, 赶上了这个翻天覆地,旋转乾坤的大变革,刚刚开始的时候。不论最后结果如何, 都是不负此生了。”
姚谨之先生认真的听着好友和大师兄的“以身报国”的决心,微微笑了笑没有说话, 端起面前的茶盏, 品了品这闻名天下, 当今皇上最喜欢的碧螺春。
傍边王启之先生却是耐不住兴奋的大声喊了一嗓子,“对头!就是这么个说法儿,有幸赶上了, 当然要撸袖子大干一场。”
在这个朝野震动,文豪学子们纷纷响应,农工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