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节(4 / 6)
奶的六格格,都对他这个皇阿玛满心满眼的濡慕崇拜,可是他却没有想过让她们避免远嫁蒙古的孤苦。
总想着皇祖母所说的“满蒙一家亲”,却忽视了皇父当年一直坚持的“满汉一家亲”。
没有皇祖母就没有今天的康熙皇帝,没有皇父就没有玄烨,最寄予厚望的儿子却又念着天下万民一体,恳求他一视同仁。
皇父,您在天有灵,知道在您那太子孙儿的心里,这天下的老百姓都一个样儿,不管老少好赖,不分男女种族,都是这大清国的子民,要被同等的对待,皇父您是会非常气愤还是会非常欣慰?
说起来,太子的性格在一些地方,还真是特别的像您老人家。
其实儿臣是很气愤的,既气愤于太子为了大清国的强大,没去顾忌满人相对于汉人在人口基数上和历史文化传承上的劣势地位,又气愤于自己的内心深处对于太子这番话的认同。
因为儿臣就是再怎么对我们满人偏爱,也无法忽视那些每天辛苦勤劳的种地上工,按时缴纳赋税供养着皇家荣华富贵的百姓们。
二百年后,当东西方战争在各国全面打起来的时候,不说“倾巢之下,焉有完卵?” 就算他现在因为知道了历史,可以提前把八旗子弟的未来安危都给安排好,又如何?
扪心自问,在他有能力又知情的情况下,他能心安理得的,问心无愧的一边接受这天下万民的供奉,一边对他们的处境置之不理吗?
他,不能。
虽然他也觉得有负于爱新觉罗家的列祖列宗,有负于这满清八旗子弟们,可是他清楚的知道自己,不能。
当年他从皇父手里接过了皇帝的位子,做了这天下的主子,这大清国的一草一木,一鸟一虫,就不光是属于这大清老百姓自己的责任,他们也是属于儿臣的责任。
这些年,他除了鳌拜掌权朝野,又打败三藩安定天下,也当能敞开胸怀,接纳这天下所有的大清子民们。
对于满清,他所能做到的,就是把所有的八旗子弟,不管是在这京城的,还是在东北老家的,哪怕是包衣家的孩子们,都好好的培养,严加管教。
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资源,让他们在未来和汉人平分秋色,不让汉人一家独大。
不能再让他们每天不学无术,混吃等死的斗鸡遛鸟逛大街了。
皇父啊,您的太子孙儿都说这些京城的八旗子弟快要被养废了。儿臣会用心的教育他们,让他们把我们满人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好好的传承给后世子孙,不被汉家文化彻底同化。
康熙皇帝心里预感到了,如果按照小太子所说的发展下去,大清确实会很强大,威震四邻。
但是那将不会再是满人的大清国了,那将会是这天下所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