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431章 摇滚起来(2 / 3)

自己不光一个人玩,而且还跟自己大院的发小们组乐队,留着短发,穿衬衫喇叭裤,背着吉他,到处斗琴,成了大院里出了名的叛逆前卫“嬉皮一代”。

方言笑道:“怪不得你的稿子里会有一股摇滚的躁动、叛逆的精神。”

刘索拉接过朱伟递来的搪瓷杯,“不瞒您说,这稿子是因为您,才写出来的。”

方言一愣,“因为我?”

“没错!”

刘索拉说:“我瞧您这样的大作家这么懂音乐,会作词,我就在想,我们这些音乐出身的,是不是也可以像您一样,试着以音乐为题材写小说呢。”朱伟追问道:“刘老师之前接触过先锋文学,或者‘垮掉的一代’吗?”

刘索拉点了点头,“我这篇就是摹仿‘垮掉的一代’的文学写的,一开始只是写着玩,后来越写越投入,把我这么多年的压抑和感慨,统统倾泻进去,写了足足两个多月。”

然后喝了口水:“写完的时候才发觉不对劲,我的小说真的算得上是文学吗?”

“你在里面,借了很多角色之口,批评、质疑和反对音乐学院的教育模式。”

方言把眼睛眯成一条缝。

“对,我觉得有很多地方,我实在是不吐不快。”

刘索拉说:“其实我写这篇小说,从来不是在探索文学,我只是用文学的形式在做音乐。”

方言和朱伟互看一眼,“能具体展开来讲讲吗?”

“我就举两个例子。”

刘索拉道:“音乐系的学生要懂文艺理论,我非常赞同,可完全没有必要从第一章背到第二十三章,背的还都是40位哲学家的主要观点、10位自然科学家的思想成就这种没用的东西。”

伸完第一根手指,紧接着伸出第二根。

由于当时的音乐教育模式参考的是老大哥的,教的古典音乐基本上是贝多芬、柴可夫斯基、斯特拉文斯基这些人,德彪西之类小布尔乔亚的音乐都是严禁的,更别提被视作是异端的“摇滚乐”。

“通俗音乐前两年也是不可触碰的禁区。”

她望向方言的目光中充满崇拜,“不过好在有方老师、李谷壹老师你们的坚持和推动,通俗音乐、流行音乐不管是在院校内,还是院校外,都不再是‘黄色歌曲’。”

“过奖了,通俗音乐的解禁是大家伙的功劳和努力。”

方言摆了摆手,“我不过贡献了一点绵薄之力而已。”

刘索拉语气里透着丝期待:“方老师,那您觉得摇滚乐怎么样?”

方言不答反问:“你对摇滚乐这么着迷,怎么不见你在小说里提到有关摇滚的只言片语呢?”

“您刚才不是说,我这稿子里有摇滚的躁动吗?”

刘索拉说:“我觉得写出摇滚的精神,比直接写摇滚更重要,我还想特告诉读者,八十年代的音乐、八十年代的声响到底是什么。”

朱伟好奇道:“那为什么要取《你别无选择》这名儿呢,有什么深意吗?”

刘索拉解释说:“我上学的时候,有个音乐教授曾经对当时玩摇滚的我讲过一句话,‘老老实实学习去,你注定得做古典音乐,你别无选择’,这句话我一直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