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太平间悟道(3 / 3)
前这位,不就是“二月河”嘛!
方言一听才知,凌解放曾经多次给《红楼梦学刊》投稿,但基本上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最终,屡战屡败的他写信给冯其庸“讨要说法”,顺带附上了自己对《红楼梦》的论文。
“死人有时候,确实比活人有用……”
一出会场,凌解放直奔衡山宾馆,坐在床上,翻起了《十月》的增刊。
“对,像伱的《人生》、像方言的《大秦之裂变》、像李村葆的《高山下的花环》一样的著作。”陈忠史伸手一接,“这是什么?”
“可惜什么?”
冯其庸左看看方言,右看看凌解放。
手的背后,赫然是方老师!
“可惜我写的《走向大世界》,已经确定走传统现实主义的风格,没办法改了。”
本来正是乘胜追击的时候,就是没有灵感,一滴也没有,憋得是相当地难受。
更别提,方言亲自下场介绍。
凌解放握着他的手,轻轻摇晃。
甚至,外地到《延河》,或者到长安作协来办事的作家,都会隔三差五地参加聚会。
比如,林黛玉倒拔垂杨柳。
………………
而冯其庸,是考证派的大佬,考证派是红学的第一大派,地位相当于嵩山派。
《十月》增刊发行的第三天,《文艺报》、《文学报》等主流报纸纷纷转载上面的内容。
欣喜之余,也带着遗憾,增刊里竟然没有《百年孤独》的译文,不能一睹为快。
“方老师说,是把梦幻和现实发生在同一维度,真真假假,如梦如幻,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
翻到第一部分,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信息,以及《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的文章映入眼帘。
吴组缃饶有兴趣地问老友。
就是写出了《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和《乾隆王朝》清朝三部曲的作者!
这不正好自己跳进方小将的碗里了嘛!
看到两人寒暄了几句,冯其庸笑吟吟道:“说到收下他,也是机缘巧合。”
脑海里开始构思出一个主角的灵魂游离在生死之界,用7天的时间以死观生的故事。
太平间里,冷气习习。
一阵阵笑声传出屋外,飘到走廊,把路过的医生护士吓了一跳,不会是闹鬼了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