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节(5 / 6)
分明是一场惨烈至极的对战和厮杀,但在郑龙王讲来,却是语气平静,仿佛那些都真的只是过眼云烟。
他望着对面凝神在听的贺汉渚,继续说道:“天国不存之后,我父领着最后的孤军,和清廷继续对抗了多年。聚在我父身边的人,无不骁勇善战,以一敌十。我也出生在我父追随义王转战的途中,六岁握刀杀人,那一年,我十二岁,却已经历过了大大小小不下数十个仗了,当时,我随我的父亲和那些叔伯一道,以几百人之力夺下城关,随后,和追到的围兵,对峙了半个多月。”
“清廷的副将为了救回将军,答应放走我们。但有义王的前车之鉴,我父不信这些人。他死无妨,他想为这最后的几百人谋条活路。”
“我父当年带兵,体恤百姓,杀贪官,惩恶绅,当地乡民皆是同情,曾千方百计暗中加以掩护。令祖当时在京师做官,因是本地之人,贺家在当地又是名门世族,深孚众望,所以被调来担任参军,赞画方略。我父拒绝谈判,直到你祖父的到来。”
“我父答应见面。你的祖父也是大无畏,接受了孤身入关的条件,冒险单独见我父亲,面谈过后,达成条件。”
“我父许诺不走,在我和他的部下全部撤离后,他将释放将军,并自戕,人头任凭令祖取去交差。”
“令祖在见过那个被俘将军的面后,征得对方同意,答应保证让包括我在内的这几百人安全离开,绝不派人尾随,也不再计罪。双方为取信对方,皆以子孙后裔福祉,对天立下毒誓。”
从他上船后,郑龙王一口气说了这许多的话,精力似乎有些跟不上来,人慢慢地靠在了椅上,语速也放缓了。
他停了下来,微微闭目,似在回忆往事,又似在平复着此刻的内心情绪,片刻后睁眼,继续说道:“我至今仍记得我父与我诀别时的留言。他对我说,令祖人品应当可以相信。谈判之时他曾试探,称可将义王窖藏的秘密也一并告诉他,事后,愿和他私分,以此来换取他对我和这几百人的保护。但令祖不假思索严词拒绝,称应将窖藏交与朝廷,若是如此,我父不用自戕,他可以代我父向朝廷求情,将功折罪,饶过一命。”
“我父深恨清廷,死意已决,怎肯苟延残喘,何况他也不信清廷,鞑人怎知信义。他叮嘱我,倘若侥幸能够脱身,往后就此埋名,不必再想着为他或者义王复仇了,余生寻找并周济从前那些战死的部下家小,娶妻生子,安度一生。”
纵是一代悍枭,末路赴死,舐犊之情,亦是表露无疑。
贺汉渚听到这里,不禁微微动容。
郑龙王靠在椅上,却是一笑:“贺司令,我父当日确实没有错估那些人,不过,也没有信错令祖。果然,在我与那几百叔伯出关三日,我父依照诺言,释了将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