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节(4 / 6)
“你猜得没错,我就是当年那个郑大将的后人。我也见过你的祖父,那年我十二岁,令祖当时也很年轻,三十左右的年纪吧,官任监察御史,受命来与我父斡旋,解救围城人质。倘若贺司令你有兴趣,我倒是可以和你说下我知道的一些旧事。”
贺家没有私藏所谓的什么长毛窖藏,这一点,贺汉渚绝对可以肯定。
但实话说,这些年以来,在他的心里,也隐隐存了一个疑问。
祖父年轻的时候,是否真的如传言所讲,同情那位造了前朝反的义王手下郑大将,暗中助力对方脱身,于是招致谣言,说什么对方在事败之际,将窖藏的秘辛托付给了他,最终,多年之后,官场倾轧,在有心之人的拱火陷害之下,终为贺家惹来了私通逆贼隐匿窖藏的滔天罪名。
但时间过去已经太久了,那时自己根本还没出生。
他本以为这成了一笔糊涂账,自己这辈子恐怕都没机会获悉真相了,没有想到,今夜,就在这条船的舱里,在他的对面,竟坐着当年那位郑大将的后人。
贺汉渚慢慢地坐直了身体,神情肃穆,道:“愿闻其详。”
第123章 (船舱之中,一老一少,一盏...)
船舱之中, 一老,一少, 中间一盏马灯。
往事本已如烟,但随着郑龙王的讲述,又渐渐变得清晰了起来。
郑龙王本名道先,父亲是义王麾下的一名心腹大将,在他出生之前,天京已陷入内讧,义王率部出走, 郑大将誓死追随。数年后, 义王被俘,受凌迟之刑, 却是凛然不惧,从容就义,第二年天京也彻底陷落。但郑大将依然不甘, 带着剩余的还愿跟从的旧部继续作战。他想要继承义王遗志,誓反清廷到底,就这样东西转战, 又过去数年,渐渐地,他的心里也明白,大势已然去了,他再是满腔愤勇运筹帷幄, 凭一己之力,想扭转乾坤, 也是不可能了。
他甘愿秉承义王遗志战死阵中,但追随他的, 多是并肩多年的忠臣和义士,身后有老有小。郑大将不忍再让他们随自己送死,决意遣散人马,但大部分的手下都不愿离开。
郑大将最后做了决定,给愿意走的发放安置银,不愿走的,和他一道远迁西南,寻个隐居之地,先落脚,等日后,倘时机再来,重举反清大旗。
然而,一个拿了钱走掉的人却出卖了他,向当地的一名皇族将军告密,称义王死后,多年累积的窖藏埋藏所在,只有郑大将一人知晓。那将军为夺窖藏,亲自领兵追击到了芦山一带,郑大将神威无敌,在阵中冲杀进去抓获将军,又一番血战后,领着身边仅剩的最后几百人马突围而出。
当日,前面是夹门关,后面是大批的追兵,最后的生机就是夺下夹门关,以那名将军为质,谋求后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