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384页(2 / 2)

被憋了许久动嘴欲望被释放,他们激情洋溢,慷慨文字。

又因为,他们在读书之时,难以避免的会参入自己的理解,并极容易同所持不同观点的学子为此争吵起来,从而引发出了辩论大赛。

动静一大,走过的旅人也被吸引,渐渐地每逢图书馆闭馆,人流反而比平日更大一些。

同时,学子们不可能所有人都对同一本书有兴趣,这样他们便渐渐形成了几个小团体,兖州图书馆的藏书,种类繁多,除了学术类的,也有自然科学类,算数类,夏安然还将地理知识放了进去,当中甚至参杂了几本兵书。

哪怕对此类不感兴趣的学子,如果某一日到的晚了,或者想看的书被借走,又不愿意白来一趟,便也会借些这类书看看,也有不少学子被猛然激发了兴致,走上了全新的道路。

还记得之前说过,借书时候有登记吗?

那本册子,不仅仅用来,供荀攸,荀彧二人钓鱼……啊不是,是寻找已成名的大才,同时也是一个统计。

夏安然和现代一样,每一本书的最后一页都插入了借书卡,借书卡由前台工作人员用墨笔填写,只要抽出一看,便可以很清晰的查到一共有哪些学子借阅了这本书

所以,在兖州缺少人才的时候,他们便可以通过这张借书卡,寻找到哪些学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比较有兴趣,或者说他们有一定的基础。

道理很简单,你可会用你每日一次的机会浪费在一本你不在乎的书上面吗?就好比,一个文科生会去借阅《高等算数》这种书吗?

就算是现代图书馆可以同时借阅数本书,大部分文科生也不会去碰这一类的。

所以,会去借阅算数类,一定本身对此有些基础;会去借阅兵书类,本身就不是纯文学派的。

虽然这样做有点侵犯学生的隐私权,但是幸好这个时代是没有隐私权这种说法的,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所以,图书馆的建立,不仅仅是为了方便学子学习知识,也不仅仅是为了勾引各位大儒、学者,他最重要的本质上的原因,是为了方便曹操择取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