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页(1 / 2)
这样做虽然简单粗暴了点,但是实际效果是非常好的。
在这个靠举荐,靠口耳相传的时代,想要从百姓之中挖掘人才?不可能的。
现在曹营中就有一个情报部门,他们会搜集兖州这些学子的个人倾向,然后当某部想要扩充之时,也会派人装作学子在某个阴雨天气混入茶社中的某社听上几天,偶尔还要去找找茬什么的,他们有一套评判标准。
自知识水平,个人性格,家中环境,品德等方面进行考量,如此不过半旬,基本就能找准可用的人才了。
而被忽然找上门的学子也是一脸懵逼,但是一听上门的小吏说是某某处某大人听闻郎君贤名,如今有某某职位空缺,郎君可要一试,基本也没有会拒绝的。
事实上,荀彧就用这种方法,找到了不少的助手,各个方面的领域的都有,当然,他们还需要接受更为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才能够正式上岗。
顺便说一下,夏安然这次并没有见到这些人,第一批被挖掘的人才还在培训呢。
话题扯远了,再说回来,图书馆门口的小街上面,如今数量最多的,便是茶馆了。
茶馆为了吸引学子,除了提供低价的茶水之外,还会有各种噱头,比如说,文科类所在茶馆,和理科生占据的茶馆,一定是分开的,南方的学子和北方的学子多半也是分开的。
前者自然没事,后者则会不定期的举办斗才会,胜者会得到茶社提供的奖品。
夏安然对于这种培养南北、文理对立情绪的行为不太赞成,但是目前斗争情况都还算是良性,且文理,地域对立这个问题古已有之,就连现代都无法避免,他在纸上记录下了这件事情,暂时先只能放一下,官方处理显得有些过于严肃,只能日后想想别的办法。
除去文科理科之外,还有一些杂类,地质类、材料类、农科,会对这一类小众知识产生兴趣的学子一般都比较包容,气氛也更为和乐。
且这些类别多半都有所牵扯,聊起来后会发现各科均可补短取长,互相学习。故而这一类的茶社多半是氛围最为宽松的地方,
街上自然少不了会有售卖笔墨纸砚的店家,除了些老字号以外,还有曹营的官方旗舰店,专门拿来出售一些副产品。
譬如被二次回收的纸张重新制成的再生纸,也比如酱坊制作出的多余的酱料,酱汁,油坊的豆油、还有些最热门的牙粉、牙刷等物,当然,还有出售自动收款机。
夏安然从边上走过时候自动关闭了听觉,不想听到那一堆羞耻的“景熙酱、景熙汁”什么的。
除此之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