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354页(2 / 2)

日的名额已经全数发完,《劝学》亦是已经全数被借出,老先生若要读书,明日还请赶早。”

司马徽闻言稍稍一怔,他向着这位后生回礼,问道“敢问这位郎君,吾自颍川而来,听闻曾来图书馆拜读藏书的友人道,到了午后,会有学子出馆,届时是否可再放一次号?”

小吏听他这般说,便知这位来前是做了功课的,也显然是冲着午后在放号的,他微微苦笑,道“老先生有所不知,您那友人定然是一月前来图书馆的。”

见司马徽点头,他见此时无客人,便请这些风尘仆仆之人先行落座,为他们倒上茶水后,便耐心为他们解释“一月前,午后确有二三成学子需要归家,盖因馆内不允许饮饭,腹饥之时必须出馆,只是现下他们却是不需的,因为如今有了外卖。”

“外,外卖是何物?”几人面面相觑。

“老先生有所不知,图书馆馆内那时禁用饭食,只是学子实在腹饥难捱,又舍不得放下书,实在伤身,见此,刺史大人体谅,后来建了一个偏厅,同书馆不做直接连接,每到饭点便会有馒头还会有些简易面食供应,虽无珍馐,却也勉强能垫饥,只要求用饭完毕后需要洗净手才可重新入馆。”

“因为这些饭食都不是我馆所出,为附近食铺做好了来贩售的,故而我们叫外卖。”

小吏十分自豪得说“所以现在的学子进了馆,便极少会中途离开的。”

见他如此模样,老人温和得点点头表示了解,他又同小吏确认了一遍明日开馆时间,便打算明天再来,忽然他目光一凝,看到了被装裱后悬挂在图书馆后左右各四成对的八个大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此人字迹遒劲,力透纸背,每个进入图书馆的人都能看到这八个字。

见他视线落点,小吏顿时昂起头颅,一改方才谦逊的模样,极为骄傲“这是我们曹刺史亲笔所书。”

“他挂此幅于此,正是为了劝广大学子,学习知识,却莫要被知识束缚,若对先人有所质疑,不必诡辩,以事实作为证明!”

名字还挺好听的……这个地方河流资源也比较丰富,的确是有可能出现资源的地方,夏安然在诸葛亮出门前特地让他带上了大量的磁石,因为挖深井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将铁矿层给挖出来,带了磁石就能在挖井的过程中找一找有没有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