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310页(2 / 2)

此时曹操选择的《劝学》正在赶制中,荀彧特地托了关系寻了刻章大师,请了他门下的学徒们来帮着制作雕版,他的想法很简单,第一本【书】的推广肯定会遇到阻力,但如果是一本精美的书籍呢?出自大儒蔡邕的手,又请了大师刻板,使用的还是蔡邕的笔迹,文体内容也是最平和的劝人学习的问题。

他努力将世家对此可以指摘的地方降到了最低。

如果还有别的……

那也只能拼上一拼了。

荀彧出生世家,他比谁都明白这本书的重量。

这不是一本书,是载着知识的船,劈开封锁的斧子,刺在世家功勋心中的利剑,他比谁都明白这一点,也知道曹操此举为何,知道夏安然是为何。

制造可批量生产,轻便的纸张,制造可以大量刊印文书的雕版,制造最便捷最廉价,在任何地方都能书写的墨笔。

夏景熙虽然不说,但是他的目的一直都明明白白。

他要开民智。

他要打开世家封锁下的门,让底下的平民也能接受到教育,也能习得知识。

如此推行下,可能只要二十年……等下一代人诞生、成长,局面就要改变。

当世家只有血统可以炫耀的时候……世家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这个问题钟繇来问过他,二人那时正看着第一本被印出来,用麻线装订后的书册。

荀彧只是微微一笑,自眼角至唇角全是温柔的笑意,唯独眼中没有“倘若世家只剩下血统,那灭绝了又何妨。”

他是荀子之后,颍川荀氏之人,饱览群书,少有美名。

在那一刻,他极为骄傲也极为冷酷得告诉了他的友人“我荀家,并不惧此变。”

“彧之兄伯均是三岁开蒙,六岁习艺。彧之子亦然”

“荀家的名声,不是因为吾等姓荀,而是因为自出生之日起,吾等便不曾停过修习之路,自祖至吾子,以荀为傲,却也让荀以吾等为傲。”

他眼光扫过桌上的这本书,轻轻笑“倘若有人中龙凤,能凭借这些【书】越过我等,那认他为上,何来耻,哪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