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页(1 / 2)
夏安然不知道小少年是怎么做到的,在没有弹簧和轮胎的时候,这辆马车的避震性的确被提高了很多,平衡感也极佳,坐在铺了软垫的榻上之后,人只会有轻轻的碰撞。
据亮少年给他解释这两马车其实有两层,他们乘坐的一层是里层,和外层通过机扣相连,严格来说,他们其实是悬挂于外层车厢中的。
夏安然听得目瞪口呆,这采用的技术就是悬挂减震原理啊!是古罗马马车通用的减震方式,他曾经在看书时候看到过一句,但是没弄明白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虽然不知道是不是一样,现在这个技术似乎被亮少年用到了马车上……
他看着小少年面上不显但是明显带着自豪的模样,顿时明白了为什么荀彧将他派了过来,只怕有的不仅仅是过目不忘的本事吧,这个少年本身就是一个发明奇才啊!
夏安然当下对小朋友的好感度直线上升。
第92章 三国(二十四)
带着一个小天才出行有多幸福, 夏安然很快就知道了。
他这次为了绘图方便,带上了很多能够用得上的工具, 譬如铅笔、画板, 另外还有用麦秆制作的纸,麦秆稍硬,原材料廉价, 做出来的纸也比较厚实,不利于用水墨书写,但是使用铅笔却很好,而且因为纸张比较厚,修改的时候也能够用小刀轻轻刮掉最上头的一层, 而不会影响下一步的书写。
这是因为铅笔的写作原理是石墨覆盖在了纸张的最上层,理论来说只要将这一层粘走就好, 咳, 夏安然试过用馒头,但是效果不咋的,最后还是觉得小刀更好用一些。
这点就比毛笔更好,毕竟墨汁是会深入到纸张纤维内部的。
而且用废了的纸张在经过泡水后还能二次利用, 大大节省了原材料。
而同时,在夏安然说了将石墨粉和黏土混合后挤出, 可以得到比较细的笔芯后, 大佬们很快就给他鼓捣出了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铅笔……只不过在这里,铅笔的大名叫做墨笔。
不用加墨,方便携带, 可以批量生产,造价也相对低廉的墨笔很快抢占了中低层市场,工匠在此时虽然地位不高,但是有些大家们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而且他们多采取用师带徒,徒带孙的方式,每个匠人背后都有庞大的人脉链,在墨笔被弄出来不久后,很快这种笔就普及开了,本身没什么用的石墨忽然被大量采购,利益链有所牵扯后,墨笔的制法自然也保不住。
当然,荀彧也没打算保密,夏安然最近弄出来的东西太多,一个墨笔不过是其中的小小添头,更关键的造纸法还在他们手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