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67章 做人不应该这样(3 / 6)

人的角度出发去思考产品,而不是基于既有品类的角度去思考产品,所谓的创造需求的理论,只不过是在现有需求的基础上拔高到了一个更高的维度。

也许这样说会很难懂,什么意思呢?

下面我们来说人话。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创造需求”的经典产品案例。

小日子还不错的索泥公司,发明了一系列划时代的产品,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产品研发上“创造需求”的代名词。

而随身听(Walkman)的发明过程是这样的:

一天,公司的市场部经理井深抱着一台索泥公司生产的便携式立体声盒式录音机,头戴一副标准规格的耳机,来到盛田昭夫房间。

进门后,便一直抱怨这台机器如何笨重。他对盛田昭夫说:“我想欣赏音乐,又怕妨碍别人,但也不能为此整天坐在这台录音机前,所以就带上它边走边听。不过这家伙太重了,实在受不了。”

井深的烦恼,点亮了盛田昭夫酝酿已久的构想,于是开始着手研究超小型录音机,并最终发明了Walkman。

我们回顾下这个场景,需求是创造出来的吗?

不是,它是根植在公司市场部经理井深心中的,也是在盛田昭夫的心中早有个模糊的雏形的。

而且,Walkman满足的需求,不过是由录音机满足音乐需求加上了便携的需求,从而满足了人们可以外出、随时随身听音乐的需求。

“不明觉厉”多数情况下,是因为“不明”,而不是因为“厉”。

而吴楚之的论文,根本上是在说,需求一直在那,而供给满足需求。

什么意思呢?

看着身边那个年轻人的脸庞,章唯赢会心的笑了。

这篇论文其实应该是这个吴楚之的心路过程,是准备学以致用的,用理论在解决着实践。

换句话说,这个年轻人是应该想要成为一个企业家,做一些事,而这篇文章是一篇他自己的理论指导性文章。

章唯赢准备交好这个年轻人。

他自己‘善待企业家’的主张,是符合吴楚之未来利益的。

在章唯赢眼里看来,教授是一份工作,而他是一个人。

人总要恰饭,在燕大做教授、副院长又能有几个钱?

这点儿收入可不够他跟着蛮子等人出去鬼混。

他想过出去演讲,办讲座恰烂钱,但是又担心自己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踏踏实实地做学问,认认真真地教学生’的口碑坏掉。

他深知,人设建立困难,垮塌却很容易。

羽毛还是得好好爱惜,这个人设在关键时候是能变现的。

于是,他将目光放在了华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