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页(2 / 2)
张九昭于是不再劝阻,皇帝住着拐杖走到地图上,踩着长城的位置俯瞰脚下的诸胡,“最后能做些什么,便尽力去做,她是儒儒留下给朕的,朕不想她变得像朕一样。” “陛下若要亲征,朝中还需做准备才行,毕竟远征蒙古不同其他的战争,军队调度之后还要重新布防,粮草也是重事,以及应天府,紫禁城内需要有人坐镇。”张九昭顾虑道。 皇帝表示认同,随后道:“朝中的将领,都是跟着朕从藩邸出来的人,用兵之上,朕还是比你们都懂的,至于由谁坐镇朝中,你心中已有人选吧。” 张九昭抱袖拱手,“陛下起兵时,殿下独自一人在顺天府安定后方,不曾出过差池,可见殿下的能力足可坐镇后方,免陛下后顾之忧。” 对于张九昭的话,皇帝没有反驳,侧头看了一眼右手边的辽东镇后,沉默了一会儿,“那就等亲征之时,召她回来监国吧。” —— 永康五年,还未等到皇帝亲征蒙古,西南一带便开始生乱,同年秋天,思州土司叛乱,远征的计划只得搁浅。 思州土司叛乱,皇帝命新城侯张弼为大将,率军前往西南平定思州叛乱,年冬,平定叛乱之后于当地设立贵州布政使司,以加强朝廷对西南地区的控制。 而在此期间,北边的胡人越渐猖獗,不断入侵边境,还截断通商的道路,掠夺粮食与人口。 军报传入朝中,便有朝臣于朝议之上提出讨伐蒙古,当皇帝顺着武将的话提及自己要亲征时,却遭到了群臣的一致反对。 皇帝以为是因群臣觉得自己年老故阻止自己亲征而大发雷霆,最后以强硬的态度与绝对的权力,迫使群臣妥协。 “朝廷不可无人坐镇,陛下若执意要亲征,那便请将燕王殿下召归,立为储君。” 不甘示弱的文臣们一同跪下,似再向皇帝谈条件一般,皇帝听着自然不悦,“你们再威胁朕吗?” 原燕王府左丞如今的吏部尚书抬起头,一脸正气的对着皇帝说道:“这不是条件,陛下,您若执意要亲征,那么朝中便不能没有人主持大局,难道陛下要把朝大明的政交给外姓臣子吗?” 内廷的小皇子不满三岁,远在辽东的皇长子是皇帝的唯一选择,皇帝自然知道,但群臣今日借此要挟,让他心中很是不爽。 “立太子?”皇帝冷笑一声,“诸卿是觉得朕回不来,还是在盼朕回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