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386页(1 / 2)

“臣等惶恐。”群臣楞道,纷纷跪伏请罪。 —— 永康六年秋,皇帝召归燕王赵希言,同年,皇帝远征蒙古,调集三军,并将京城三大营悉数带走,命燕王赵希言监国。 “永康六年,戎狄屡次犯边,滋扰百姓……朕欲亲征,剿灭乃还,特命燕王代朕监国,朝中军政大事,权由燕王负责,望汝不负朕恩,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与圣旨一同来到辽东山海关的,还有迎接燕王的仪仗队与护卫禁军,然就在队伍接到燕王从山海关乘船南下归京时,却于夜里遭到了刺客的伏杀。 传旨的官员与仪仗队及禁军数百人悉数惨死途中,无一人幸免遇难,此事震惊朝野。 这是皇帝登基以来,第一桩敢截杀当朝皇子的大案,竟发生在皇帝御驾亲征的前夕。 朝臣惊乱,皇帝震怒,当即便命刑部与大理寺一同前往调查,又令锦衣卫暗中追查。 【作话】 玩过江南百景图吗,松江府的河流疏通,这是永乐大帝的功绩。 ——莫急莫急—— 第191章 千里归来 永康六年,秋; 一匹快马疾驰在应天府的官道上,秋风萧瑟,卷起地上的枯叶,一排大雁向南飞去,秋日的晚景有些凄凉,晚霞洒照着孤影,直至她入城。 三年又三年,再次踏入这座城时,城中的一切都发生了改变,重修扩建的亭台楼阁,这里比从前更加繁荣,东西南北的运河得到疏通后,天下的商人往来京城,络绎不绝,浙江市舶司的舶来品也在京城商铺中随处可见。 马上的孤影穿着一身粗布衣,略显沧桑,脸上褪去了年少的青涩,变得沉稳成熟了不少。 这身装扮与蓬头垢面的脸,使得路人没有将她的身份认出。 江东门外的酒楼还是如常,楼内聚集了文人雅士,饮酒作诗,附庸风雅。 进入城中,马儿放慢了速度,悠闲的行走在京城的街道上,马背上的人环顾四周,熟悉的城池,陌生的人脸,三年光阴,转瞬即逝。 临街的酒楼一角,有读书人拿着酒壶高谈阔论,见有人骑马经过,凭栏俯视,仔细打量着,“衣衫褴褛,却有一种上位者的气息,莫不是哪家王孙,白龙鱼服归来。” “此子虽面容沧桑,然颓唐却如玉山之将崩,不似凡间尘物。” “那马的腿上还沾染了黄土,这是从北边归来的吧。” “仔细想想,在北方的王孙公子,京城中不就只有一位么。” 于是一众读书人将目光看向楼底那骑马的年轻人,“不是传闻说燕王殿下容貌秀美,有着京城第一之称吗。” “这马背上的人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怎么看也不像是个亲王呀。” “当今圣上要御驾亲征,定然会召燕王回来监国的。” “燕王殿下宽容爱民,我等读书人当要辅佐仁爱之君,今上好武,过于刚愎,必也听不进劝谏,非我等所求之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