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382页(2 / 2)

用刀剑拼杀时留下的疤痕,就在右半边的侧脸上。 山海关离应天府遥远,就算接受到朝廷的加急文件也需要几日的时间传达,而京城的消息,多由商人带往,山海关有通往海域与东边的商贾,他们从大明运送货物至各个岛上与朝鲜交易。 因赵希言的招安政策,使得海运再次被利用起来,极大的缩近了走陆路时需要翻山越岭的路程,这也使得一些商人对此尤为感激。 附近居住的百姓与贱民的安全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赵希言依旧没有办法替这些罪人之后消除贱籍,也不能让他们上岸进入城中生活。 被赶到海边的罪人后代,如流离失所的难民一般,艰难度日,除了吃饱之外,她们唯一祈祷的就是疾病,一旦遭受病痛折磨,大夫不会过来医治,也不敢跨越阶级行善,他们便只能等死。 但燕王的到来,无疑是一道曙光,每隔一段时间赵希言都会买来食物亲自分发到这些贱民手中,同时还会请来城中的大夫,以燕王的名义作担保,下令让这些医者安心为贱民诊治。 久而久之,受病痛折磨的贱民还会跑到关城楼下叫唤,寻求燕王的帮助,因为只有燕王不会见死不救。 而一早接到诏令不得插手贱民事物的山海关守备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些手无寸铁的贱民仇恨将他们驱赶至此,剥夺了他们生存权利的皇帝,但却对其子无比敬重与爱戴。 因为常年居住在海边,风大潮湿,又没有足够的粮食果腹,这里的疾病率远超陆地数倍。 每次赵希言过来,原本死寂的海边就会变得异常热闹,孩子们喜欢围绕着她,这位随和的皇子,并没有因为身份的悬殊而看不起这里的人。 相反的是,每逢有人饿死或者是病死,她都会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 “这里也是大明朝的土地,他们生活在国土这里,就是我大明的百姓,而我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饱受磨难而无能为力。” 以赵希言一人之力,并不能改变什么,一座破木屋内,海风呼啸,席卷着修补过的屋子,众人围在屋外,一名花白胡须的大夫用纱布蒙着嘴鼻在为榻上的病人看诊,几刻钟后,“燕王世子,恕草民无能为力,她的病已深入骨髓,药石无医,恐怕过不了今夜了。”大夫背起药箱后摇头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