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29节(3 / 7)

开父母,更不愿意跟着连夏去北京。

不过这个孩子特别懂事,当老校长和他父母对他说,跟着连夏去北京,可以帮助聋哑学校其他听不到声音的小朋友,男孩就同意了。

当孩子同意后,连夏马不停蹄将孩子带到李青导演面前。

李青导演最开始并没有相中连夏挑选的孩子,因为这个孩子性格相当活泼,虽然很瘦,却非常有活力,而李青导演想要找一个瘦弱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七八岁的小男孩,正是最活跃的时候,李青导演这个要求真的难以实现,可是当连夏告诉导演这个孩子父母都是聋哑人时,他们给孩子起名王聪,就是希望孩子能听到声音,成为一个健康人。

听到这个故事,导演李青犹豫了,他和小男孩接触了两天,敲定了“麦子”扮演者的人选。

李青寻常社交,一句流利的话都说不出来,看看“哑母”的新闻发布会就知道了,媒体问他稍微尖锐了,这位导演就不知所措,完全不知道该回答什么话,连夏这个主演还要接过话头,帮忙原话。

让连夏没有想到的是,电影真正开拍时,导演李青竟然是一个“绝对控制”的人。

所谓的绝对控制就是,他脑子里有电影画面,演员该做什么样的表情什么动作都在他脑子里,演员不需要自由发挥,你只需要按照他要求的去演,也必须按照他要求的去做。

和谢选只要拍出的效果好,不在意演员走位,许国冲效果不好会补拍不同,李青拍戏过程必须要完美,你要提前排练好多次,不达到他的标准,不符合他脑子里构想的那个画面,他根本不开拍,因为他认为那个是浪费胶卷。

连夏是科班出身,专业水准也挺好的,达到这位李导的要求并非特别困难的事情,毕竟人家已经教给做什么样的动作、摆什么样的表情,比葫芦画瓢还不会,那就不是不会演戏,而是笨,但“哑母”剧组其他演员可不是科班的,很多村民根本达不到导演的要求。

于是在“哑母”剧组,你会看到一个场面,那就是一群人不断地排练,导演不断呵斥,闹哄哄演了一遍又一遍,摄影灯光录音造型道具师则懒洋洋的在一边站着,等导演一声令下再开工。

李青这套班底是他大学期间就和他关系很好的朋友,这群人似乎很了解导演是什么德性,完全没有插手或者劝阻的意思,连夏一开始还奇怪地问两句,到后来她索性就不开口问了,她就是个签合同演戏的,两个月的时间,时间一到她走人,不让她走人就要加钱。

而且,导演这种风格,让连夏不得不怀疑,这位李导演过去执导的两部口碑非常不错的影片全部都是名不见经传的演员出演,是不是因为这位导演知道自己的性格太霸道,有名的演员不会听他的话。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