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2 / 7)
,但是内心深处的怀疑却始终未曾消失,直到连夏真正开始接触“哑母”剧组。
“哑母”的故事发生在农村,一个不会说话、在村里备受歧视的农村姑娘秀梅,一天在一处麦田里,捡到了一个男婴,她把这个孩子抱回家,她给这个孩子起名叫麦子,并决定抚养这个孩子长大,秀的善良迎来了村民的非议,他们认为这个孩子是秀梅偷汉子生出来的,嘲笑她、奚落她,孩子一天天长大,村里关于秀梅的流言蜚语不断,不久文-革来了,秀梅被村民打上“破鞋”的标签,并张贴大字报……
故事时间横跨半个多世纪,连夏要一直从十几岁饰演到三十几岁,老年秀梅的扮演者则是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一位叫丁冬梅的老话剧演员,她今年79岁,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出演电影,在此之前,她只在一些影视剧中客串过一些老太太的角色,老夫人儿女双全,家里并不缺钱,演戏对于这位老人或许只是排解寂寞的一种方式。
因为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农村,拍摄地点自然也是在农村,对于一部制作费只有两百万人民币的影片,剧组穷得连请专业群众演员的钱也没有,为了节省,也为了拍出来效果真实,李青启用了本地大量的村民,一些取景地点甚至就在村民家。
虽然这部戏从计划到筹拍,都是李青自己跑前跑后,不过据连夏所知,这位导演在拍摄前夕拿到的片酬,仅有十万。
作为这部电影最大咖的演员,连夏的片酬也少得可怜,她几乎是零片酬出演这部电影。
她的合同更多是后期分红,若是“哑母”上映后反响热烈,连夏后期能拿到的分红比导演李青的还要高,但若这部戏没有达到华创的期待,连夏也只能自认倒霉,拍这种小成本电影,对于演员来说原本就是一次赌博。
“哑母”这部影片,除了秀梅的扮演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便是秀梅的养子麦子,李青为了这个角色跑遍了四九城大大小小的学校,却没有找到他想要的孩子,或许因为连夏并不算是李青亲自挑选的,导演对这个角色非常高,甚至克服了“社交恐怖症”主动向不熟悉的经纪公司求助,寻找六到八岁的男孩。
或许“哑母”这个角色真的和连夏非常有缘,李青翻遍整个北京城找不到又跑到河北去找的孩子,连夏几乎没有花什么力气,就找到符合导演要求的孩子。
小男孩叫王聪,今年六岁,河北保定人,是聋哑学校校长推荐的,是一个健全的男孩,为什么会特意说这个呢?因为这个叫王聪的男孩,父母都是先天性失聪,王聪的父母都是校长年轻时教过的学生。
当连夏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开车赶到河北,或许因为男孩的父母都听不到声音,连夏起了恻隐之心,她几乎第一眼看到小王聪时,就喜欢上了这个孩子,不过小男孩并不愿意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