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136节(2 / 5)

外卖的?只要在这街上做生意,不论卖什么就没有不挣钱的!如今就是次街上的铺子都不好寻哪,宁姑娘还一定要鼓楼附近的,那里正与主街是一样的!”

宁梁在县城里走熟的,因此竟也替毕掌柜说话,“婉儿,如今好的铺子果然不好遇,我们要么再等下去,要么就先在次街上选一个铺子吧。”

宁婉怎么也不甘心德聚丰开在次街上呢?不论是从哪里来的人,到了虎台县最先看到的就是主街上的铺子,最相信的也是主街上的铺子,最愿意花钱的也是主街上的铺子。德聚丰开在次街上,只一开业就将自己列入二流铺面了。因此哪怕是门面很小,也还是要在主街上的好。

可是没有铺子,她又有什么办法?最后也只有勉强应了下来,“那也要找次街上宽敞、人流多的地方。”

这一天毕掌柜特别让伙计捎了信来,说有一个特别适合的铺子,让他们赶紧过去看,宁梁便急忙带着女儿赶了骡车过去。

毕掌柜一见他们过来,脸上便满是笑意,“如今正好有个十分难得的好铺面,我只怕别人订下,便赶紧去寻你们。”说着急忙带他们过去看,路上又悄悄告诉他们,“原本如此好的铺子并没有人肯卖,但是刚巧赵典史太太嫁女儿陪送的铺子不要了,却是因为他家女婿是安平卫的人,卖了钱到安平卫买新铺子做生意。听赵太太的意思已经在安平卫看好了新铺子,因此这个铺子要的价并不高,只要赶紧卖掉。”

宁婉心里一动,“赵典史太太卖的铺子?”

“对,就是我们县衙里的赵典史家的,”毕掌柜又絮絮地说:“他家典史这个职位传了好几代了,不只有声望,就是家财也不知道积累了多少,只有买铺子的,哪里有卖铺子的!还是因为刚刚说的,这铺子给女儿陪嫁了,女婿又在安平卫,赵太太才替她卖了的,也算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第143章 实情

宁婉听毕掌柜说了赵家卖铺子的原委,目瞪口呆。

不,不是这样的。赵太太给女儿陪嫁的铺子是街面上最好最大的铺子,每年净收一二百两的银子,就算是女儿嫁到了安平卫也不可能卖出去!

赵太太卖铺子的原因其实是赵家出了事——宁婉想起曾听赵太太讲她将赵家典史之职保住的种种不易,那时赵国藩初接典史时犯了错,将府库里的钱粮误发了出去,为了瞒住钱县令,她只能全数赔出,将家里余财全部用了。因怕想争典史的几家人发现,又不敢露出一丝一毫的不对,面上还要更加大手大脚地花钱,背地里却找了借口说女儿要卖铺子,将家里最不显眼的铺子卖了出去才将事情圆了过去。

那时候赵太太愁得头发都白了,后来颇用了许多心思保养才好些。宁婉想到这里心思一转,那么前些时候赵太太给喜姐儿过生日时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