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266节(5 / 7)

来。也未必不知道自己的改革有漏洞,而是想前进,就只能妥协。

殷胥下一步,必定还是要让兵权更往中央走。大营制度实施得还算不错,也证明他定点放置名将带精兵的模式没有错,大营数量不多,还方便了朝廷对于这几座大营监督和培养。只是原先,大邺内部各个州城的地方将领位置高于刺史,怕是以后要再降一级,甚至有刺史代领都有可能。

幸而大邺尚武,文武官员并无界限。文官若想要做到高位,没有年轻时候带兵打仗的经历,是必定会被人诟病的;武官做到顶尖,没有个读书的功名在头上,也往往会被人叫做莽夫。部分州县让刺史领兵,虽有不妥,问题却不至于太严重。

崔季明在郓州参加了几次小朝会,有不少人提出想让地方武将缩短任期,在这里干两年就调到下一个地方。这法子来抑制州城的兵权,却疏离了主将和士兵,搞的主将连手底下的兵都不认识就调到下一个城池去了。这才是真的问题太大。幸而她还犹豫着要不要开口,殷胥就给拒绝了。

他虽然不想让内部再起乱,却也知道不能让内陆不多的兵力再完全失去战斗力。

如此一来,崔季明手下的几万士兵被分到各地,她手底下挑出来的都是心头肉似的精兵,还有两万多左右。打仗不是拼人数,倒也是够用了。

而从郓州通黄河的河道完全修建好,趁着今年殿试还未开,殷胥想急着回朝。崔季明带着自个儿两万兵力,好歹头上有个从二品的散职,又挂着新建的魏州大营主将的名号,怎么也要光鲜利落的回洛阳。

崔季明的船队紧随着朝廷的船队,宽阔的河面上,本来该通行的商船避让两侧,大队旌旗飘扬的骑兵沿着河岸的官道,随着往洛阳而去。

殷胥这次回去是想整合兵力,大肆封赏。于是考风的凉州兵、康迦卫的太原兵力,也全都要回洛阳一趟。浩浩荡荡,算起来是四支军队的兵力,倒是尽显朝廷实力。回洛阳的一路上,各州县百姓也都看傻了。

他们只听说叛军已经被朝廷平了,连山林里的匪帮都没能逃过,如今一瞧这样的阵势和兵力,怎能不折服不放心。再加上中原地带如今人口锐减,殷胥留下几位朝中老臣,协助新任刺史,按人口均分土地。

如当年一般,大邺境内土地买卖屡禁不止,从肃宗末年开始,干脆就让土地兼并合法化。无数商人涌至河朔山东想要来收地。但朝廷的土地兼并税和买卖制度,已经在这几年成熟异常。朝廷各州府每半年为当州的土地定价,按照往年的状况和地方收成,给土地定了个比较宽泛的区间。不能低于这个区间,也不能高于,每半年能够交易的土地面积亦有一定的限制。

再加上地税按照户头下已拥有的土地量逐步增加,山东河朔一代为了休养生息,头一年开放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