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节(3 / 6)
延的故疾,而是您一时的差错。”
一旁的耐冬听了这话,几乎是整个脊背都绷了起来。就凭这话……指责圣人会毁了一个国家的话,足够让崔家长房再少个儿子了!
崔南邦两只手搓了搓膝头,听着外头雨声愈发响亮,声音压低却坚定得道:“您若是打算长此以往这样下去,比行归于周先崩溃的是大邺朝廷!”
殷胥动了动眉梢,往后仰去:“你认为的长此以往是几年?”
他说了你,崔南邦也没有再自称臣,而是用“我”自称。
崔南邦没有想到他不但没有愤怒,却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他道:“这与圣人息息相关,只要是圣人出了差错,如同雪山崩塌一样,倒下去可能只要十天。我本想说四五年,但圣人在……贺拔公战死后显露的样子,让我觉得心惊。或许两三年?您纵然在登基后,显露出了理智和老练,但……”
殷胥:“我预计是两年,手揽大权两年。只可惜如今出事的地方太多,到我手中需要处理的政务也太多,两年是我能想象到自己尽力包揽一切且不出大错的极限了。”
崔南邦愣了愣:“……圣人也认为此举……不益于江山,那为何要做?难道就是为了更快能够实施行动?”
殷胥:“两方面原因罢。”他撑着桌案起身,似乎身子有些不稳,却仍然站起身来,皱着眉头继续道:“一是时间,如今的战事甚至不像是前朝历史上任何一次,这如同一场要潜伏够百年的瘟疫,在我不知晓的时候传播开来,相约在这个春天一齐爆发。根据每日清晨得到的军报的那些变动,那估摸要每三天制一张地图才够。一手的威权,是不被人钻空子,前行畅通的保障。不管你作为士子信不信,都必须承认威权能让大邺渡过眼前即将掀起的巨浪。”
他拿起桌案上一个小瓷坛,拿起一片去核的酸梅放入口中,道:“二是,我无人可用。我不是不愿意启用世家,重要的是如今世家与皇姓的天平中,我每往朝堂上放一个有才能的世家子,都要反复斟酌。他的背景,他的经历,他的眼界与才能是否堪用。崔郑王三姓还与李党不同,他们是以自家姓氏子弟蚀空了朝堂的架子,然后一走了之。”
崔南邦:“圣人没有考虑过长安内官职稍低的官员么?或者是地方上治理有功的高官。”
他说着说着,却觉得自己本来像是向圣人直谏,却变成了他在追问求解。
殷胥:“懂民情,知晓官场,有实干经验,怕也会有很可靠现实的作风。但是这样的人堪当高位么?我不认为。我一直有在想,有什么人会走到内书房,斥责我的行事危害大邺,破坏了这套稳定的朝堂机制。我想了很多人选,但想来想去,我能确定的一点,便是……来得一定是世家出身之人。因为有些远见、担当和理智,是世家内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