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4 / 4)
星城躲在后头些,她相信这里肯定有比她会闹的人。
果不其然,文科生的闹那太有技术含量了。
俞星城听见前头说什么“先帝在世多次修订《明会典》科举一卷,只为天下寒门辟一条为国效忠之路,躬遇任命主考在位,事遇不平则鸣,恳祈查明。”
反正就是政治口号,拔高思想,上贴朝廷号召,下谈民生困苦。
状似恭谦的字句里胁迫的不只是道德,还有仕途。
要真以为仙府里养出来的凡人生员,都是一根筋的世外人,那就真是太天真了。
因各个仙府喜欢“遵循旧例”“复礼洪武”,大明都过去几百年了,外面杂府的贵族都坐着汽船东去英吉利了,仙府依旧还有着农业大国的“简朴”……或者说“低能”。
但低能的政府,往往诞生最懂得潜规则的“好官”。
他们这些生员使出的一大套文官说辞尖锐且诛心,反而把应天府这种逐渐看重“是否合法”的杂府给说懵了。
主考作为翰林编修,心里虽然慌了,但他其实也有敷衍这事儿的办法。
就是补考。
因为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补考制度也很发达。
毕竟是头一回,他可以推说没有经验,这些学生今天先打法回去,让他们登记补考。
到真正补考的时候,大多数生员都已经散了,百姓或朝廷心里都觉得乡试已经结束了,到时候他们再闹,影响一般也小了很多。
俞星城站在后排,听到前头的生员说不愿意补考,主考道:“可连考卷都是锁院时按录名人数印刷,就算是你想考,贡院也拿不出多的卷子。若是这样的态度,就不是想解决问题,而是胡闹了。连年补考都有中举的,你还怕自己补考就考不出来了么?”
一个明显可能有舞弊色彩的事件,让主考几句话打发成了“无知吏员的录名笔误”。
俞星城却在后头,对身旁一个年轻男子生员似自言自语般小声道:“可我在录名的时候,明明自己亲自确认过……我录在经学一科……”
那生员也想起来,立刻高声道:“我们要查录名册!我是亲眼看我录了经学的!”
其他几人也俱是抓着证据般瞪眼道:“对,查录名册!”
作者有话要说: 各方都出问题,女主当官科考路也是很不顺利啊。
ps:其实炽寰有时候真的是个小可爱。
第12章 甲组
主考安慰了他们一下,立刻让身边吏员去把录名册拿来。
等了好一会儿,场上氛围都有点冷了,吏员才拿出录名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