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14节(3 / 4)

加院试,是为了定下生员名额,得到乡试资格。那时候考场安排在离应天府主城稍远的青麓书院,对她来说,院试的题目并不难,死记硬背又居多,她有把握能得一等生员前几。

放榜前俞达虞也托了旧人去打探,听说是一等前三。

结果放榜的时候,俞星城一看才知是一等靠后的名次。

俞达虞倒是不太责怪她。他照实说了,那旧人帮忙打探名次的时候,就跟俞达虞讲明,俞达虞既不是退下来的本籍高官,又不是当地乡宦,应试的还是个女孩,这名次如果不花钱就可能保不住。

但俞达虞想了想,觉得拿大把银子给她堆个名次也没必要,反正生员名额肯定要给,能参加乡试就行。

到乡试的时候估计就真刀真枪考试,哪有这些花招。

但俞达虞真是在官场上待得太少了。

南直隶这些官员,大概不把应天府当京城,到了乡试一样敢耍滑头。

往年不过是对代考舞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今年又逢六科与经学同考的第一年,更是敢在这种新制下大肆动手脚了。

现在想想浮票上没有记科目,就像是为了此事做准备。

俞星城只是顺口问一下籍贯,却没想到在籍贯上也有问题。

他们十五六人看起来几乎没人出自同一县,但俞星城对南直隶下各府各县还算熟悉,一算,他们所有人,其实都出自三个府。

分别是池州府,淮安府,松江府。

这三个府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南直隶下知名的“仙府”。

大明约有两三成百姓拥有灵根,这自然也导致了人群与人群之间的割裂、迁徙,仙府就此形成。

像这三府,无青鸟、鲸鹏入港处,甚至江岸无汽船,不接受工厂入驻,府内仙衙比县衙权力更大,甚至连黄册都是放在仙衙那里。

仙府是相当排外及自治。

导致大明版图中,有二成上下的“仙府”与普通混杂的城市割裂开,他们看似是各个省的一个个小点,却从点连成线,贯穿整个大明疆土。因为早年间的事变或政治斗争,导致诸多仙府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体系,官司、赋税都是他们自己的仙衙,这样一直连通到朝廷中的仙官势力。

割裂既然存在,矛盾和管理困难自然也不会少了。

不过,他们这些仙府之中也有许多凡人甚至修真者,其实并不会走道考做仙官这条路,而是出来考科举,做凡人的官员。

这种行为一直被很多人当做是修真者对官场中凡人权力的渗透。

而这次“搞错”科目,显然是针对他们这些从仙府出来的普通生员。

正想着,他们一行人已经走进了主考的屋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