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节(3 / 4)
贴了贴脸,“您好!”
非常标准的普通话,若不是面对面,恐怕会以为这是中国人说的,鲁盼儿吃了一惊,“您的中文说得可真好!”
她在秀水街,也见过会中文的外国人,却没有一个比得了史密斯。
“我原来能看懂中文,却不大会说。
还是杨来了,帮我纠正发音。”
史密斯夫人也笑着欢迎鲁盼儿,她不会中文,问候之后加了一句,“杨夫人,你很漂亮。”
说完停了下来,等着先生帮忙翻译。
鲁盼儿抢先笑着用英文问了好,又为她的赞美道了谢。
当然,要是在中国,她会赶紧摇头否认,再谦虚几句,但是这里是美国,坦然承认再感谢对方的夸奖才是正常的,而且她果真自觉很美丽。
鲁盼儿便拿出两块丝绸方巾,“这是我从中国带来的小礼物。”
“原来你会英文呀!”
史密斯夫人开心地接过来,直接打开包装纸,“好漂亮!”
美国人的习俗就是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物。
接着,鲁盼儿和杨瑾被邀请参观他们的房子。
是栋独立的二层小楼,并不很大,但里面装修非常漂亮,男女主人的卧室里挂着巨大的油画,客厅最里面墙壁上巨大的红砖壁炉尤其引人注目,上面摆了一对半人高珐琅彩莲纹花瓶,很显然是中国的古董。
“杨替我鉴定了,这是清代乾隆年间官窑出品。”
史密斯注意到她的目光,笑着说:
“其实我更中意杨的那对铜鎏金飞天,只是他不肯转给我。”
鲁盼儿一笑,“如果可以的话,我想他一定愿意买下这对花瓶。”
“不错,他是个执着的收藏家。”
史密斯扶着壁炉笑问:
“听说中国的北方也有一种烧柴取暖的方法,名叫‘炕’,与壁炉有些相似?”
“的确,现在北方的农村冬天还会用炕取暖。”
鲁盼儿尽量详细地向这位中国通讲清炕的用法,又好奇地问:
“冬天你们会用壁炉取暖吗?”
“是的。”
史密斯笑着说:
“尽管可以用电取暖,但每年秋天我都会准备许多木头,天冷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点燃壁炉了。”
史密斯夫人补了一句,“拿着一本书坐在壁炉旁,不只暖意洋洋,还有一种特别温馨的气氛——我们俩儿都特别喜欢这个壁炉。”
史密斯夫妇年纪不小了,可没有孩子,“double ine no kids”中国人称为丁克的,据说这是美国一些家庭的选择。
参观过史密斯夫妻的家,大家在十二点进了餐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