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节(2 / 4)
陆老板笑着,却很坚持。
“这是你的劳动所得,就应该理所当然地收下。”
钱进也说:
“在美国,大家不习惯客气。”
既然出来打工,自然是想多赚的,自己少收钱果然有客气的意思。
刚刚大家讨论的两国不同的风俗习惯,中国人喜欢谦虚,可在美国人却直白得多,他们勇于赞美自己,会主动要求加薪、升职,说出真正的想法……
鲁盼儿笑了,自己也应该学习呢,“那好,我就收下了。”
回到宿舍正在做饭,杨瑾便回来了,见了她做的菜就笑,“可见是去过唐人街中餐馆,这道李鸿章杂碎就是在那里学的吧?”
“你猜对了,”鲁盼儿笑着说:
“美国的中餐馆简直是挂羊头卖狗肉,做的中国菜根本与我们平时吃的不同。
但是这道李鸿章杂碎倒很有意思,我路过超市买了许多样菜,回来试试。”
豆芽、菠菜、冬菇、玉兰片、胡萝卜、洋葱、火腿、鱼肚等好多菜放在一起大火快炒,盛盘后再煎一个荷包蛋放在最上面,色香味俱全,营养也丰富。
可“为什么这道菜要叫李鸿章杂碎呢?
难道李鸿章会做菜吗?”
“据说李鸿章出使美国时,招待客人时菜不够了,厨师就把各种下脚料放在一起炒,结果大受欢迎,于是这道菜就叫李鸿章杂碎,在美国一个子就火爆起来,还有一些中餐馆就直接叫杂碎饭店。”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
鲁盼儿盛了两碗饭,自己一碗,给杨瑾一碗,“你尝尝,与中餐馆的哪个好吃?”
“当然是你做的更合我胃口——中餐馆做菜时加了这里的甜酱等调料,迎合美国人的喜好,根本不是真正的中国菜了。”
“对,我也这样觉得……”
夫妻俩吃过饭,手挽手出门散步。
分开了一白天,倒似又别离许久一般,鲁盼儿将一天的经历讲了,杨瑾也说:
“两个学校已经决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我代表历史系与史密斯初步选了几个课题……
对了,史密斯教授听说你来了美国,邀请我们这周末去他家里吃饭。”
到了美国,自然想到美国人的家里看看,鲁盼儿早知道美国人请人到家里吃饭是亲切友好的表示,对这顿饭还满期待的。
周六上午十一点,正是约定的时间,她和杨瑾按响了史密斯家的门铃。
史密斯与夫人开门相迎,热情地问候、拥抱。
在中国,朋友们见面极少拥抱的,就是拥抱,也是男生与男生,女生与女生,但是在美国就不一样了,史密斯热情地拥抱了鲁盼儿,又侧过头与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