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节(3 / 5)
胖了。”
小郭住了一周,病假时间到了才不得不回襄平县。
不过,没多久,他又来了,带了许多东西,“北京文物局收购点给的价钱最高,一个康熙官窑的小碗能卖五元钱,大一点的能卖八元十元的,比省城高上几块钱呢。
而且这边的老师傅眼光又好,是不是文物一眼就看出来了!”
这时杨瑾已经开学了,只能利用周末陪着小郭去文物局收购点儿。
不过小郭也不再去文物局收购点儿消磨太多时间了,他真正的目的是卖东西,学知识不过为了赚钱。
就这样,小郭成了家里的常客,他通常在周末清早到北京,与杨瑾去文物局收购点儿,住上一两夜回襄平,甚至当晚就回去了。
鲁盼儿每每请他帮忙给丰收和丰美捎些东西,倒也方便。
当然,家里的文物越来越多了,到处摆得满满的,就连屋外窗台上也多了些杂七杂八的,都是小郭被打了眼的物件——也就是古玩生意中上当的假货,文物局不收,他不要了便随手放在那儿。
有一天蔡颖看到便高兴地抱走了,她最擅长废物利用:
民国的碗盘洗净了她和小豆吃饭用;残了一处的梅瓶并正好插鸡毛掸子;品相一般的明代民窑笔洗用来喂鸡,大杂院里有人养鸡,她也养了两只,诸如此类。
鲁盼儿也免不了“文物”再利用,那只云龙纹大罐子腌咸鸭蛋,青铜鼎放杂物,钧窑大盘养蒜苗,宋代胭脂盒放香皂……
就是这样,也用不许多,有一天她下了决心把家里重新收拾一番,除了杨瑾每天都要研究的那只青铜簋之外都用旧布包了放到木箱里,再塞入床底下,“家里总算清爽了,丰收和丰美的床也空了出来。”
杨瑾为每一只箱子编了序号,又做了一份清单,用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但是不能随时看到那些精美的文物他还是遗憾的,“我们要是能买一个大一点儿的房子就好了,可着一面墙打博古架,把所有的文物都摆出来。”
“我也觉得家里的房子有点儿小,现在丰收丰美和跃进假期过来时就很挤了,将来他们要是都来北京上大学,再加上梓恒和梓嫣也在不断长大,我们家便住不下了。”
鲁盼儿想了想,“按那天我们讨论的,房子以后一定会更不好买,也会更贵,还不如现在就买呢。”
杨瑾其实不过随口一说,就是那天的讨论,也早没放在心上,但是认真思考一番,“我还是以为自己的观点不错,我们就买一个更大的房子吧。”
第171章 没有办法
杨瑾和鲁盼儿现在住的房子买来时很顺利, 而蔡颖也很快买到了她满意的房子, 但是没想到他们再找房子却一直没遇到合适的。
不必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