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677章 年轻时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2 / 7)

陈吾尹趁着维新新政,煤钢专营之事中,掏了府库一大笔钱落到了自己的口袋里,钱至毅赴任的时候,府库里穷的都能跑耗子,花费重金购买的煤窑铁冶所,还在那些苏杭松的商贾手中控制,压根没有见到回头钱,这笔重金被陈吾尹给贪墨了。

钱至毅有些幸灾乐祸,这陈吾尹终于倒了霉。

人或许都是这样,自己捞不到就会心生怨恨,别人倒霉,就会高兴,甚至骂两句活该,但就是一点经验教训不涨。

海瑞比大明皇帝朱翊钧走的更快,提前出发去了应天府,他要对南衙都察院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他不相信,陈吾尹不是个例,即便是个例,他也相信南衙六部里,全都是这样的海量个例。

他真的很了解南衙那群畜生。

万历十三年三月十三日,海瑞抵达镇江,而后渡江至下蜀镇驿站休息,派遣了随扈前往了应天府会同馆驿报闻:左都御史海瑞奉君命,专办陈吾尹贪腐要案。

应天巡抚李乐听闻后,立刻亲自赶到了下蜀镇驿站,见到了整理卷宗的海瑞。

海瑞不是单独一个人赴任,他带了两名素衣御史,帮着他整理案卷,素衣御史,每一个都是骨鲠正臣,和海瑞本人很像,都很廉洁,只穿素衣。

素衣御史和大明御史们办事的风格是完全迥异的,素衣御史办案,不提前通知、不跟任何人打招呼、不听任何人汇报、不要任何人陪同,领了官派马牌就直扑现场,主打一个不近人情,当然这种无情也被批评为做事过于锐利。

“见过海总宪。”李乐有些忐忑,因为他听说陛下在徐州发了好大的火儿,才有了海瑞提前南下之事。

海瑞放下了卷宗,他看了眼李乐才说道:“我知道你的来意,南衙远不如山东,陛下很生气,但错不在你,陛下给了你机会,想做什么,就大胆的做,不必担心出什么事儿,反正陛下顶多再有一月就会抵达南衙。”

“你还能闯下多大的祸来,陛下都收拾不了?京营都收拾不了?”

“但陛下对你还是有些失望的,说你到了地方做官这么久,倒是圆滑了几分,不如原来那般锋芒毕露了。”

人都是会变的,当年的李乐当真是给大明明公们好好的开了开眼,一手暗度陈仓,把干了半辈子坏事的王崇古给安排的明明白白,但现在,似乎被磨平了棱角,再没有当初的锐利了。

皇帝对李乐这个师兄表达了失望,似乎在漫长的官场生涯里,李乐越来越像个传统的官僚了。

“臣这些年在南衙,寸功未立,羞愧难当。”李乐对着北面拱了拱手,重重的叹了口气,他做的不好,他不敢问先生,陛下究竟是什么意思,知道海瑞是骨鲠正臣,就跑来询问海瑞来了。

海瑞放下了卷宗,看着李乐,带着一些教训的语气说道:“你若是觉得累了,就歇一歇,要是怕了,就上奏致仕。元辅教你的那些,你都忘的干净,这做人,不怕蠢也不怕精,就怕瞻前顾后,首鼠两端,想做又不敢,最后就是一事无成,这是不毅,更是馁弱。”

士不可以不弘毅,显然在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