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72)(2 / 5)
女皇许久不言,上官婉儿便试问道:圣人不语,是心中已有宰相的人选了么?
垂拱四年,朕将一个人才因小过而贬到了地方,如今风浪渐平,也当是时候了。
圣人所说的人才?是...狄公吗?
天授二年六月,以左肃正大夫格辅元为地官尚书并同平章事,拜相,几日后又下制命,拜鸾台侍郎乐思晦为相。
拜相的诏书皆出自凤阁舍人之手,每送往文昌台便要引来宰相办公房内的一阵怒骂。
拜相这种大事,姑母连个信都没有,也不同宰相们商议,反而同身侧一个小丫头商量敲定,这都是些什么人?难不成大周的江山还要用这些前唐的旧臣坐镇?
左相息怒。心腹安抚道。
圣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武承嗣撑着脑袋,满脸的不悦,皇嗣改武姓,可骨子里流的还是李氏的血,难道真的要将大周社稷还给李氏不成?
圣人如何想的,左相试一试不就知道了。心腹谏言道。
试?武承嗣抬头,如何试?
奏请立储。
武承嗣皱起眉头挥了挥手,试探君心你不想活了?我要不是姑母的侄子,恐怕早就碎尸万段了。
下官自然不敢,可是大王您不一样,你是武氏宗亲,是国朝亲王,圣人对待李氏宗亲及亲唐臣子极为心狠,然对待武氏宗亲,左相自己也可以感受到,即便是武氏庶出远亲如今也得厚赏与赐封,而左相您与梁王可是圣人如今仅有的两位亲侄。
这倒是。武承嗣摸着下颚的长须眯眼道。
第94章 因果轮回
几个月后,天授二年九月
凤阁
几位宰相齐聚凤阁,商量着皇帝所下的敕旨,上个月来俊臣鞫张虔勖狱,竟无问缘由命人乱刀杀之,将堂堂玉钤卫大将军枭首于市,这还不到一个月,岐州刺史云弘嗣的遭遇又是如此,来俊臣先斩后奏,伪造案卷,圣人明知却还批其敕旨,长此以往这满朝清流入仕的大臣恐都要死于一个市井无赖之手。
那这敕旨,是签还是不签呢?
圣人旨意,不签难道等入狱让酷吏推鞫吗,那岂不是自寻死路。
堂堂宰相,国朝元首,还惧怕一个从市井上来的无耻之徒不成?几个元老怒道,若传出去岂不叫人贻笑大方。
别忘了太常少卿傅游艺是如何遭到诬陷从相位上下去的了。
同朝为臣,他是天子爪牙,我们即便身居相位又奈之若何,既是君命,便只能俯首听命罢。
几个宰相摇头作罢,纷纷提笔在对降罪岐州刺史云弘嗣的诏书上签署。
负责草拟诏书的王瑾晨静站在诸多宰相身侧等候抄写商议完的诏书,搁下笔的紫袍抬头问道:王舍人近亲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