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2 / 5)
习方式之一,人称帝王之学。
“研经论史”,探究经书中的微言大义;“以古证今”,亦即以史为鉴,吸取前面朝代的统治经验教训。
皇上好学,甚至改了隔日一讲的规矩为日日进讲,弘星也喜欢学习,喜欢听那些虽然听不大明白,但听着就有一腔正气浩然,博大精深的说话儿。他还听过不忘,还会问问题。
“玛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玛法,弘星喜欢。玛法,孔子就叫‘孔子’,弘星叫什么子?”
弘星眼巴巴地等答案。亲亲玛法喉咙里一口茶硬咽下,重重地咳嗽几声。
皇上稳住声音“子,是对男子的一种美称,对有道德、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的尊称。孔圣人名丘,字仲尼,人称‘孔子’。《论语》里的‘子’,特指的是圣人孔子。”
弘星眨巴眼睛“玛法,弘星叫弘星,没有字。玛法,弘星美男子啊。玛法,弘星叫弘星子啊?”
弘星子?皇上的眼睛瞪到无限大,可是乖孙儿的小胖手拉着玛法的衣袖,水洗葡萄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
皇上摸摸嘴巴上的两撇胡子“……字,是长大成年后的称呼。‘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等弘星长大就有字了。”
弘星掰指头算一算,现在四岁,二十岁,还有十六岁。
“玛法,那苏东坡先生,书上说他名苏轼,字子瞻,东坡不是名也不是字?玛法,你还没说弘星的‘子’。”
“……苏东坡,东坡为号。《周礼·春官·大祝》‘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一个人,一出生就有名字,长大后有字,受人尊重后有号,成为圣人后称呼‘子’。我们弘星啊,不着急,慢慢来。”
弘星懵懵懂懂,再掰手指头数一数,名、字、号、子,弘星慢慢都有了。
皇上瞧着小孩子特认真的模样,是真不敢想象,他们家能祖坟冒青烟,能出来一个“子”。
可万一那?皇上对乖孙儿莫名地充满希望。
文武大臣一个个的,亲眼目睹皇上对小皇孙的教导,比如手把手拿毛笔临摹书法,比如耐心细致地回答小皇孙的各种问题,都喜欢去围观。
至于小皇孙进入经筵讲学,代表小皇孙正式进入朝堂——这件大事对当前朝政的影响,一小半忧心忡忡,一小半幸灾乐祸,有的闭口不言装聋作哑,有的后悔一开始没有死命劝谏拦住皇孙进经筵……
更多的是,对国家有一个好继承人的期待。
还有人说小皇孙这么大开始学习帝王学太早了?知道“耳濡目染”吗?还有人说太子殿下当年是十四岁入阁讲学,知道什么是“祖父疼孙子”吗?
一个个围观围观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