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利弊(2 / 3)
明末义军领袖李自成,在经历惨败、东山再起时所提出的一句“警句”,和“均田免赋”一样,都是他拉拢民心,赢得百姓支持的利器。
李自成起义之初,他的军队和所有义军有着相同的缺陷军纪极其糟糕。
在潼关被明军伏击惨败之后,一度消沉数年,后来趁着张自忠吸引了明军的火力,这才得以东山再起。
而这时李自成的草台班子,也有了些读书人,并且也认识到了民心的重要性,于是提出了这一口号当然,原句是“淫一人如淫我母”,但一开始就被白图改了,毕竟他也不是那么想被义父打死。
哪怕是李自成那种,一直打到了京城、都还是草台班子的义军,也在这句震慑性的口号下,军纪直线提升!
至少在明面上,手下没人敢试试杀了闯王的“老爹”,会有什么后果。
然而这在封建时代,绝对是思想极其错误的口号,白图之前也明白,他会有多大的副作用。
吕布会想揍他,还只是家务事,更大的副作用还有很多!
首先是绕不开的“纲常”问题,儒家思想的绝对核心,就是亲亲尊尊,即是等级制度,也是划分亲疏的标志。
儒家是很在意亲疏之别的,所以才有亲亲相隐所以墨子的“兼爱”,在孟子看来就是“无父也”,“兼爱”也是儒家严重抵制的邪门外道。
而且儒家的仁政爱民,是爱民如子,要视君王为父的。
李自成一来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二来是他的草台班子,对这方面不是很敏感。
但是白图不同,他的人设可是大儒、大贤,这两句话一出,可以说是直接就有了“兼爱”这种邪门外道的嫌疑。
换成任何一个人,现在都已经在儒林舆论中,把自己“活埋”了,挖都别想挖出来,也就是圣贤之名在身的白图,还有反击之力,所以之前才拉了孔融提前做准备,在学术层面,给自己“洗白”。
并且以亲疏而论,在对待自己的属将、属官时,将百姓比作父母儿女,这究竟是亲近谁、疏远谁?
甚至如果有杠精在场,现在完全可以指着白图的鼻子问“你将百姓视为父亲,那你将父亲、将陛下置于何处”
而且最触雷的,还不是有违儒道、更不是白图表达自己的“爱民”这行为本身,而是白图的这两句话,在理论基础上,与现在的宗族制度、也就是与亲亲尊尊这“绝对正确”有所抵触。
别说是世家豪右,哪怕是寒门子弟,人家也是有“门”的,也是以宗族为纽带的。
一个连我们的立足之本、宗法礼制,都不放在心里的人,能做我们的君主吗?
如果是在玩游戏,现在白图应该能看到,大部分望族出身的士子,头上都在跳“好感度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