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二二五章 物富民丰(2 / 3)

见过唐解元。”

围在唐解元身边的那几人都是名次靠后的人,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出身都不高。

而且,自来豪门难出贵子。科举,大都是普通寒族子弟的龙门。因而,这些人,多有一股仇贵蔑富的心态。

贾清先前一副张扬的出行方式,早就让这些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得中举人的人心生不满了。后来见贾清无视“老大”的地位,抢先上了拜帖,顿时找到了由头。

这才有了这个长得和瘪三一样的为唐解元“打抱不平”。

此时看唐解元先行低了头,虽然更为不满,但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将头望向了一边。

没人生事,贾清自然不会多事。这些人,才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人。

和贾清不一样,对贾清来说,举人、进士只是多一个点缀。而对他们来说,就是进入仕途的唯一希望。况且,明年春闱大比,那才是真正的战场。

因为,加入了比北直隶更为强势的南直隶。这些人,金榜题名的机会太渺茫了!纵然侥幸得了个三甲,还要等到吏部出了空缺,才有那么一丝机会出任外官。

一般来说,普通三甲进士,外放不了知县,一般也就是个县丞、县尉。等爬到高位,那不知是多少年之后的事了。

至于没得到外放机会的,大概就只能凄凉一辈子了!京中穷酸小官,多如牛毛。

对于这些人,实在难以让贾清多正视。倒是这个唐解元,长得风度翩翩,前途也敞亮。

和其顺便说了两句客套话,就有李府管家引了一个举子出来,然后道:

“有请贾举人入府。”

……

和大多数文官的府邸一般,李府也没有多奢华,但胜在清幽雅致。格局也和方守的府邸差不多,都是两进的大宅院。

李珍的书房之内。

李珍笑看着恭肃的站在屋内的贾清,道:“你就是圣上钦赐的贾家文林郎,国朝有名的少年神童?”

“学生不敢妄称神童,只是偶得圣上隆恩,赐了官身。”

李珍点点头,又问:“你今年几岁?”

“将满十二。”

李珍叹道:“居然如此小的年纪!你那篇策论我印象很深,至今记得,却不知你小小年纪如何有了那些大胆的想法?

可否给我说说?”

贾清道:“学生所作策论,不过凭空妄想,纸上谈兵而已,却算不上什么见解。

若是老师有兴趣,学生倒是愿意为老师细说学生的想法。”

座师是师生关系中较为牢固的一种关系了。所以,为何每届科举,各省乡试的主考都是皇帝钦派信重的大臣前往,不过是为了给臣下刷名望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