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了道医之后 第674节(2 / 15)
的主体民族,刚刚完成文化整合,其创造力就蓬勃爆发,在信仰领域的表现是大量造神。今天影响较大的一些神灵,究其生活年代,多半处于这个时期。当时人们对福建风气的评价,与秦汉时代人们评论闽越人的习俗差不多。中唐诗人刘禹锡论福建:“闽有负海之饶,其民悍而俗鬼。”《宋史?地理志》谈福建路民风,称“其俗信鬼尙祀”。一片巫风鬼雨。
但汉族移民也提高了八闽的造神水平,所造多为人格神。那个疯狂造神的时代,但凡善于抓鬼的道士,法术高明的禅师,悬壶济世的巫医,造福乡里的先贤,甚至举止怪异的奇人,死后都可能被人立个牌位,烧把香,祝祷一番。一旦祈祷有应,马上传为奇迹,引来更多的信徒和香火。信众增多之后,就有本钱立祠建庙,汇总灵异事迹,从而招徕更多的信徒。一代又一代,薪尽火传,流传至今。
各地的开基祖最容易被人奉为神灵。唐代的陈元光,因为率众平定蛮獠叛乱,创建漳州,被尊为开漳圣王。闽王王审知奠定了福建经济与人文的基础,被誉为“开闽王”和“八闽人祖”,是全福建共奉的开基祖。在闽北,练氏夫人因为使建州(今建瓯)免除屠城之难,被推崇为“全城之母”,成为护城女神。俎豆千秋,香火万年,这是人们对有功于地方的前贤的一种纪念方式。
闽中佛教也在这时进入鼎盛时代,在巫觋文化的底色中,一些著名禅师为了证明佛法无边,不但经常为民众降妖伏魔,还在祈晴、降雨、治病、送子等世俗活动中大显身手,从而变成俗神。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例如平和的三平祖师、安溪的清水祖师、闽西的定光古佛、武夷山的扣冰古佛等等。
然而人们崇祀最多的,还是能够显灵和赶鬼的巫道。地方志记载了许许多多巫觋死后为人供奉的案例,妈祖、保生大帝和临水夫人,这三位福建最有影响力的神灵,生前都属于巫道之流。
临水夫人陈靖姑是闽江流域最大的信仰。我在福州仓山寻觅她的遗迹。其出生地下渡,现存一幢小巧精致的福州式建筑,是搬迁后重建的,院子里有口龙泉古井。塔亭娘奶祖庙门面很小,古旧,紧掩门扉。我转到上渡龙潭角,临河的陈靖姑祈雨处颇为局促,只是一个供奉南海观音、临水陈太后及其师傅闾山许真君的小庙,窗外闽江湛绿。我正想临水夫人的祖庙不该如此狭小,抬头望见街道对面的山腰有座巍峨的宫祠,便拾级而上,原来这是新建的陈靖姑祈雨处宫庙。殿宇宏敞,神像高大,除了陈太后、观音、许真君,还供奉了临水夫人系统的众多神灵,林九娘、李三娘、虎婆奶、白鸡奶和丹霞大圣等。
宋元时代,陈靖姑只是一个普通神灵。据明万历《古田县志》,我们知道她出生于唐代的一个巫觋世家,自己也是一位女巫,嫁给古田人刘杞,因为祈雨而坠胎,不幸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