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偶像的可能(2 / 5)
他这算是忠于本职的说法,也就是先肯定舞台本身的价值,再看有什么衍生。
但这几句话…
伍朝安其实不算很认同。
他本来也就是一问,现在听他这么说,来了兴趣:“说到这个啊,小秦,你认为这个好的舞台的标准,是视听享受对么?
既然是这样,我觉得你强调视觉的稀缺性,是有点片面的——视觉和听觉其实都不能少吧?
所以我个人有个疑问,你们这些组合的视觉效果都已经不错,反倒是似乎现在更容易达成的歌曲带来的听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伍朝安问的还算温和,他是不担心这些偶像们尴尬,他也是真好奇:
为什么会这样?
选手回答的出来,算是解决疑惑。
回答不出来么,那也很正常。
这些偶像们年纪轻轻,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学校,或者说统一标准的训练学习就出来了,面对这些问题可能不一定有自己有用的见解。
节目组到时候剪掉就行了。
不过伍朝安本人还是非常希望能够得到答疑解惑的:在他们这种比较传统的艺人看来,虽然接触了不少新事物,但是对练习生选秀这件事情还是有很多不理解的。
比如每年挣钱也是不少,花钱也是不少,为什么最后出来的音乐质量只能说一百首能出来七八首流行的,都算不错了呢?
他可是经常在新闻里看到,动辄百万千万级别的专辑制作费用。
和他们那时候差多了。
伍朝安那时候做一张专辑也贵,但是没有这么贵,而且绝对是卖专辑卖的好,那绝对是大众传唱,到现在变成主要靠粉丝买单了。
那那些钱,究竟是为什么要花啊?
还不如就随便做一张呢,反正粉丝都买单。
“额,这个嘛”
罗艺轩想说,老师你说的有道理,很多组合不是随便做的歌曲么?至于那些号称千万甚至几千万的,老师你知不知道一种事情叫做洗
咳咳,总之老师您这个说法有道理。
但是这是绝对不能揭穿的行业秘辛,他也就从客观上找原因道:“可能还是乐坛整体的环境没有以前好,创新呢也都不像以前那样活跃,所以组合的歌曲并不一定都能有那么好;
加上审美的细化也让以前那种好多人都喜欢听一首歌的情况变少,而是不同类型的人会喜欢不同类型的音乐,所以我们肯定还是要配合粉丝”
这肯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罗艺轩说的第一点,这个时空虽然娱乐行业也发达,但也面临着和地球类似的困境。
环境不如从前,以前那种龙争虎斗的状况,哪怕是顶级歌手,一年如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