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节(2 / 8)
学精学透。但是这样一来,中间就有了一个间隔,需要全面开设中等学院。”
康熙皇帝还是摇头,“目前初等学院不光负责三年的识字普及,还负责单独给优秀的学子们打基础,已经做顺,不宜改动。至于高等学院,不若单独开设一个专科精英部,给想要继续钻研各科知识的人找个地方,安排个老师。”
“这个方法好,精英科就不需要局限于学院学子的身份,社会人士想要进修的,也热情欢迎他们参与进来。门槛无需设定高,但是结业的要求却必须非常高,严格管理,宽进严出,至于收费方面,可以酌情着来。”有关学术的事儿,必须严谨再严谨。
“可行。”
有学院出面,统一管理,就可以分散社会上那些零散的社团力量,还能方便朝廷尽可能多的收拢各方面的精英人才,一举多得,挺好。
看着宝贝儿子一会儿一块,一会儿一块的用着杭州当地的桂花绿豆糕,吃的津津有味、香气四溢,引得康熙皇帝也忍不住拿起小金叉子叉了一块开口荷花酥。
咽下嘴里的点心渣渣,他想到儿子对于环境保护的痴性,又提起来心。
“说到天地人合一的治水理念、以及各项建筑工程,皇阿玛却是有话要劝劝你。随着大清国工业化发展,人们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心态肯定是会发生变化,不会再和以前那样敬畏、爱护自然。这是个必然趋势。”
听了这话,太子殿下没有以往的无奈和叹息,只有平静,“儿臣心里明白,皇阿玛尽管放心。我们只能尽力把几千年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把这方干净明亮、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自然天地留给后人。至于将来的人们会怎么做,那是他们的事儿。”
康熙皇帝仔细的瞅着他的眉眼,好像--哪儿不大一样了?似乎--有点儿“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味道?再想想他刚刚品龙井的时候,不如以往的“解渴牛饮”姿态,就满怀好奇。
胤礽眼神儿从容,姿态放松,放下手里的茶盏,语气认真的为自家皇阿玛解惑。
“儿臣昨晚上在苏堤上三省吾身,悟了一点儿。儿臣以前天天心有顾虑、自觉对国对家都举步维艰、不堪重负,还生怕因为个人感情影响到自己的决断和理性,有意识的克制自己,对着太子妃的感情犹豫徘徊,甚至是狠心拒绝,这是不对的。”
“世人都说磨不磷、涅不缁,贫贱不移、穷且益坚。于国,儿臣就算不能做到“厚德载物、大象无形,也当是努力学习大治若闲、若烹小鲜。于家,儿臣或者还不能‘性空长入定,心悟自通玄’,却已始悟,纵是‘双飞’人,心安时亦过。”
康熙皇帝听得目瞪口呆,宝贝儿子能彻底想通是好事儿,他一直担心他这般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