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节(3 / 7)
俗,自成天地。太子殿下是不会管道门的事儿。想对比根基稳固的儒门,以及它的庞大人口,道门那点儿人数压根不算个事儿。”
在做的众人,包括徐元文大人思索片刻后都明白过来,他们都被历史上那四次灭佛事件的惨烈给吓住了,皇上和太子殿下当前的主要目其实是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压根儿就不是要不要实行灭佛的问题。
佛门毕竟是出家人,不比儒门人多,占地多。解决了儒门这个大头,佛门一家,压根儿就掀不起任何风浪。慢慢的限制其发展,时间久了,国家发展好了,老百姓日子好了,不需要这个“精神解脱”了,它自然就退出老百姓的生活,到那个时候,再因时制宜,就非常的简单。
在天下人都在议论、担忧、害怕皇上会不会拉起军队来个第五次灭佛的时候,吏部官员们在他们武将出身的尚书大人带领下,手脚麻利的把宗教管理部准备起来,开始在明年实行一场比丘考核,然后又忙的昏天暗地的和户部、礼部配合着,谨慎再谨慎的准备明、后两年的恩科。
尊敬的金童太子殿下生出来一个想法,皇上需要绞尽脑汁的去设计该如何实行,他们则是要磨破嘴皮子、跑断腿肚子的把这些新政都一一落实将下去。
各地方衙门的官吏衙役当然也是忙的左脚打后脚,不光要整理自己地盘上的大小寺庙、道观的资料,还要和当地的佛、道两家你来我往的扯皮做册登记。尤其是明后两年的恩科,更是要赶紧的准备起来。
恩科,是逢朝廷特大庆典,皇上于三年一次的正科科考外,特恩的开科取士,本来就比一般的科举考试繁琐隆重,一般一个皇帝一生最多也就举办一两次,现在是突然紧挨着来了两次,关键还卡着最后的土地免税权,用脚指头想也知道,到时候是怎样的人山人海。
如果在这两场恩科中被取中入仕,那可不光是简单的土地免税权的事儿,乘着这股几千年来开天辟地的“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新政的春风,这些人估计都是青史留名的主儿。人家都说乱世出英雄,现在这个大变革的“乱世”,所有心有抱负的文人当然都是热血沸腾。
所以,任何一个参与其中的官员,都是把眼睛睁的大大的,紧紧的盯着各个学子的名录,严防死守。坚决不能让这两场恩科出一点儿纰漏,出一点儿差错,因为这已经不是科举出事掉脑袋全家流放的事儿,这次的恩科如果在他们手上出事,那绝对是遗臭万年,几代人不得翻身。
全天下都被这父子俩折腾的人仰马翻,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按原定路线行进的康熙皇帝和太子殿下,当然也不轻松。父子俩领着三个年长的阿哥从昆明弃船上岸,一路擦访民情、安抚民心,穿州过府、跋山涉水,终于来到了杭州,和太子妃一行人汇合。
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