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节(7 / 8)
平时有空的时候还会和他们通通书信。
这也就导致了,他这第二次驾临普陀山,还领着宝贝儿子一起,理所当然的受到了普陀山上下众位高僧、住持的真心、热情款待。
普济寺的素斋天下闻名,色、香、味、俱全,形、神、器俱备,清纯素雅、风味独特,住持大师给皇家父子二人亲手烹制的这顿晚膳更是神-韵高雅、诗情画意。
太子殿下在“接天莲叶无穷碧”美景里,美美的感受了一番福建十大名菜之一“半月沉江”的鲜香,狠狠的体验了一把“片香菇沉于碗内,犹如半月沉于江底”的奇妙,感觉自己真的有点儿“三杯通大道”的缥缈澄空。
想到香菇和水面筋都是滋补的味甘之物,于老人孩子女子的脾胃都挺合适,尤其是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喜欢吃斋茹素,他就厚着脸皮和住持大师讨了这道菜的具体做法。
康熙皇帝对于儿子的孝心体贴报以微笑,住持大师当然是满口答应。几个人说说笑笑的休息了一会儿,康熙皇帝就在诸多上师、道人的引领下,去参观普陀山的三宝、三石、三洞、十二景,胤礽跟着听了半天,忍不住想要自己随意逛逛。
自家皇阿玛除了保留本民族的萨满教传承之外,还兼收并蓄的吸收了其他教统学说,对于佛、道、儒、基督、等等各家学问都有涉猎,而且学的可谓是精通。奈何胤礽对于这些,都只当成普通的学术思想来对待。
他听着自家皇阿玛和大师们兴致勃勃的谈佛说法、参禅论道,只能是堪堪听个明白,让他来说,他就说不出什么道道来。因为他虽然跟随石溪道人和傅山先生学习多年,却一直都是单纯的学习书画知识而已。
当然,石溪道人是融禅机与画理于一炉,傅山先生是汇道法与书法与一身,书、画就是他们的“禅”,他们的“道”。
不管怎么说,石溪道人和傅山先生都没有特意和他讲过什么佛法、道法,有时候胤礽自己看了本佛经,和他们讨论,他们也不大热情。时间长了,导致他对于这些也就看淡了,和他们一样,只管画画、写书法就是。
所以,如今他身在这座“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观音佛岛,站在雕梁画栋、庄严肃穆的普陀寺大雄宝殿门外,看着里面烛火辉煌、香烟燎绕,听着不绝于耳的梵呗钟磬、诵经礼佛声,面对住持神秀大师含笑的眼神儿,只有沉默。
神秀大师,人如其号,人近中年,却还是普陀山最圣洁、最清俊、最骚气的美和尚。
一身主持红色袈裟,一串沉重的菩提佛珠,让他看起来更为清雅俊秀、出尘脱俗,压根儿就没有世人眼里作为和尚的慈目善目、与世无争,乍一看上去,整个一游戏人间的花和尚,误入佛门的贵公子。
但是胤礽却看的明白,神秀和尚是一位真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