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107节(2 / 8)

去。

安静的面容泛着柔和的光辉,轻挑的嘴角洋溢着幸福。心里头美美的,自然就睡得非常踏实!一夜又香又甜的睡眠,让太子妃在第二天早上五点准时醒来,一双清澈明亮的杏眼忽闪忽闪的,骄纵开怀的小模样特别的灵动可爱。

动作熟练温柔的把太子殿下收拾妥当后,她才手脚麻利的打扮自己。胤礽到西暖阁的书斋里头专心的晨读看书,等到自家太子妃在宫女的帮忙伺候下,把她自己倒腾满意后来唤他用膳,两个人这才开始今天的早膳时间。

膳后,精神焕发,丰神异彩的太子妃自是去处理毓庆宫事务,胤礽则是去了书房,一页一页的认真翻阅康熙皇帝送来的,最近这三天的《日讲解义》。

认真的研读完这厚厚的一叠子《日讲解义》,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四个小时。抬头看了一眼对面墙上的自鸣钟,发现还没有到午休时间,心里挂念着他的出阁讲学,就拿起书桌上的一本讲述古华夏经筵发展历史的小书翻看。

经筵,也就是汉唐以来的帝王们,为了方便自己和臣子们一起讲经论史,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制度,宋朝以后大家才称呼它为经筵。

以翰林学士或或者其他官员充当,兼任讲官,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每逢单日进宫当值,轮流给皇帝讲读经书,是为春讲,秋讲。若国家有太子,在当朝太子正式出阁读书后,也要开始设立类似经筵的学习制度,这就是出阁讲学。

“味道研经”,探究经书中的微言大义;以史为鉴,“以古证今”,吸取历朝历代的统治经验教训。每日一小讲,每旬一大讲,又因为太子或者帝王的学习程度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经筵作为太子或者帝王接受儒家教育的主要方式,也就成了一项国之盛典。

每当帝王怠惰懒散不想学习,信奉“武死战文死谏”,时刻监督帝王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大臣们就行使自己身为臣子的责任,直言上疏进谏,“帝王大节莫先于讲学,讲学莫要于经筵”。

而事实上,给皇帝经筵进讲,百官跪坐值班如此辛苦,却还是被他们特别重视,不因为皇帝的权威而有丝毫的宽贷纵容,强烈坚持经筵不可一日荒废,实在是有它的特殊深意。

因为经筵日讲的讲学方式,让儒臣们得以面对面的实际接近皇帝,耳濡目染的影响皇帝的日常生活和治国行为,涵养皇帝的思想品德。这是哪怕在上朝的时候也没有的机会,甚至可以说是唯一可以接触到皇帝的机会。

“正以人主面与贤士大夫相接,则君臣之间有聚会精神之美,有意谕色授之益,气质不期变而自变,德性不期成而自成”。

每次举行大经筵,六部尚书、左右都御史、内阁大学士和有爵位的朝臣勋戚等等,都要集体参加,给事中,御史等人也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