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102节(6 / 8)

把最主要的事儿先说说。

“朕今儿上午召见了第一批去欧洲求学归来的学子,很不错,古人说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真的是至理名言,出去转了一圈,见识气度就是不一样。”

胤礽闻言,当然也是高兴,“儿臣恭喜皇阿玛。”

康熙皇帝摇头,“皇阿玛可不敢当这个功臣。你都不知道,英吉利现在发展成什么样儿了?还有那个法兰西也在大力发展工商业。我们大清国要是没有你制造的蒸汽机,皇阿玛真的没有脸面派学子们走出国门,到别人国家晃悠。”

别人国家的老百姓都有,就你没有,你还坐家里不知所谓的自得自乐,守着自己的大-刀长矛自豪的不行,想想就丢人的很。

胤礽一看自家皇阿玛这个难过懊恼的神色,赶紧安慰,“皇阿玛,这不是您个人的问题,您已经做得够好了。真的,您是一位非常好的好皇帝。”历史的局限性,出身的局限性,身为满清帝王的康熙皇帝,在古华夏曾经的历史上,真的称得上是一位好皇帝。

摆了摆手,康熙皇帝心领了儿子的宽慰,却是不认同儿子的说法。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儿。作为一个好皇帝,最关键的是要有过人的胸襟,眼光以及魄力,会识人用人。而不是说要多么勤政,多么精明,折子有内阁批复也一样,大小国事也可以放权内阁,这些都不一定非要皇帝本人。

这方面,儿子就是做的比他好,哪怕他不是重生的人,他也有这个天赋直觉,有这份果断和毅力。

“不说这个丧气的事儿了。咱们大清国因为你,这一回可算是跑到这些西方强盗们的前面去了。这些学子们见到朕后,都情绪激动的喊着要见你,一个个眼泪鼻涕,哭着喊着的,被朕给拦下了。”

“你目前最主要的事儿是养伤。皇阿玛先安排他们去参与大辩论。你昨儿不是说要把大辩论的主题打开,让他们随意扩展自由发挥吗?正好这伙儿年轻人回来,加入他们一起,让这些学子们耍耍嘴皮子试试。不要出去几年,连大清官话都不会说了。”

国家花这么多银子派他们出去进学的目的是什么?是学好别人国家的优点长处,回来给朝廷和老百姓效犬马之劳的,如果不能融进老百姓中间,和朝廷的行动保持一致,学以致用,学以实用,学的再好也没用。

胤礽思索片刻,觉得皇阿玛说的这个还真有可能。“确实是要先看看,不能出去学了几句洋话,就把自己的根给忘了。更不能学了人家的学问,就把自己家的学问给丢了。”

“皇阿玛,这些留洋的学子带回来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有人开始整理了吗?上次儿臣和您提到的,人才引进的事儿,他们都有什么好主意没有?”

说到这个,康熙皇帝就嘿嘿直乐,他伸手拍了拍儿子的小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