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节(5 / 7)
姐,简亲王府的嫡福晋。被缺少女儿联姻的世祖皇帝抱进宫后,直接就养在了当时的皇后娘娘,现在的皇太后的膝下。
受尽简亲王夫妇和两宫太后的疼宠,目无下尘,骄傲骄纵的端敏公主,连当年只比她小一岁的康熙皇帝,都是尽量避开她的锋芒,不想引发和她的矛盾争执。
因为端敏公主她因着自己的身份经历,昂头挺胸,理直气壮的看不起一切周围的庶出。
康熙九年,时年十八岁的端敏公主麻溜的接旨,干脆的踏上了前往科尔沁的婚车,嫁给了科尔沁右翼亲王和塔的儿子,现在的班弟亲王。
丝毫没有时下新娘子扭扭捏捏抹不开脸面的模样,大大方方的端敏公主迅速的融进了科尔沁的生活,很快就适应了大草原上的新环境。
彻底的脱离四九城各种规矩礼制束缚的她,身为科尔沁右翼中旗的女主人,嚣张跋扈,张扬恣意,把公主府里的小日子经营的别提有多滋润了。
就算是科尔沁各部台吉福晋都对这位飞扬嚣张的公主抱怨多多;新任的简亲王,公主同父异母弟弟也和她关系僵硬;康熙皇帝本人更是明确的不待见她。又如何?
儿子生了俩,大权在握,这些年因为大清国娘家的日益强大,越过越顺畅,越活越年轻的端敏公主,每天都乐淘淘的在科尔沁过着她天高皇帝远的尊贵日子。
其实,表面上不喜欢甚至是毫不留情的讨厌,内心里康熙皇帝还是挺欣赏这位一向对他嚣张无礼的堂姐的,不管对她的行事风格有多少意见,他都不得不承认她从小到大这番过人的处世本事,以及这份得天独厚的运气。
有端敏公主的存在,整个科尔沁右翼就会乖乖的做大清国的属地,不敢有任何的小动作。再加上这些年因为宝贝儿子的各种研究发明的普及,各种新政策的实施,现在的大清国可谓是烟袋换吹筒,吹筒换鸟枪,鸟枪换炮,越吹越壮。
康熙皇帝理所当然就踌躇满志的认为,他已经不需要再惧怕,蒙古各部那所谓要再次进军中原的“先祖遗志”,也不用再对来自科尔沁的妃子严防死守,不要她们怀孕生子了。
国富兵强,底气万分充足的康熙皇帝真心的认同,呆儿子那一套“一力降十会,一招鲜天下”的道道。满蒙联姻也好,朝廷平衡也罢,都只是锦上添花而已,最根本是自己的库房要满满的,气粗;火-抢火炮要厉害的,气壮。
所以,经过这些日子的连番思索后,他终于做出了决定。
改变以往对蒙古各部以预防为主的策略,主动生个有蒙古血统的小阿哥,既可以安慰年迈的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进而牵制漠南科尔沁蒙古,甚至是现在还没有完全掌控的漠北喀尔喀蒙古。
还可以有助于他完美的实施北进西扩计划,彻底的把漠南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