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节(6 / 7)
就造成了京城的两轮电瓶车需求量大增,康熙皇帝于今年二月份的时候,又在天津破土动工新建了两个厂房专门生产电动车。
四九城里头,男女老少,贵族平民,满人汉人,都骑着一摸一样规格样式的电瓶车,走街串巷,上朝逛酒楼的身影。唯一能够分辨出社会地位的,也就是那几个不同的颜色了。
电灯也是胤礽看到拖拉机和电瓶车都已经稳定生产,没有技术障碍了,于今年开春的时候,画了构造图,写了做法让黄履庄开始研制。
有了电瓶车的研究基础,电灯自然是不难的。
目前大清的各种玻璃产品生产都已经非常成熟,大大小小的充气机和抽气机也因为电瓶车和普通两轮车的需要,早已经在民间普及。
玩具处知道了钨丝是能把电能转化成光能的最好导体材料后,研制出来电灯当然是非常的简单,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毕竟原来的历史上,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先生发明电灯的时候,耗费他多年时间,毕生精力进行实验,主要就是对于全世界已经知道的,一千六百多种导体材料的搜集和检测,还有对真空抽气机的不断改进。
在嘟嘟这个金手指的协助下,站在原来历史伟人们的肩膀上,导致现在最难处理的居然是,如何在辉煌霸气的紫禁城里头,把一条条四通八达,丑陋杂乱的线路给合乎礼制规划,合乎皇家气派的完美的铺设出来。
有点儿目瞪口呆的胤礽,呆了这一下,回过神只有无奈的摇摇头。皇阿玛的这个大烦恼,可真是···够康熙皇帝式的。
奈何康熙觉得这就是一件大事儿,“胤礽,可不能心里轻忽不重视此事。皇家若不重视,那这天下的老百姓也跟风瞎折腾。”
“到时候,这京城,这大清,到处是一根根电线杆子,抬头一看,满眼的不是蓝天白云,飞鸟花木,而是一条条黑黑的电线。不光是你说的那个环境保护问题,风水,国运都会受影响。”
端正神色,胤礽虚心受教,“儿臣明白了。谢皇阿玛教导。既然如此,那就只在乾清宫和毓庆宫的书房,放两个小型发电机,把电灯用起来就好,其他的地方都缓缓。”
点了点头,康熙皇帝领着今儿还没有逛一下的懒儿子,往林子的方向散步。“朕也是这个打算。既然电灯都已经有了,也不着急于这些天。”
“上个月有次聊天的时候,皇阿玛好像听你提到一句,那个什么电话?可以让你在毓庆宫,听到朕在乾清宫说话的那个器械?玩具处那里研究的如何了?”
康熙皇帝对于电话很是心动。
想象一下,在打仗的时候,不需要派敢死队冒着生命的危险,耗费几天几夜的时间,去给友军送信传达信息或者命令,而是通过两部小小的电话,两路军的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