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39节(6 / 8)

,是上天注定好的,所有的事情都在那几年爆发出来,矛头直指“禁海”。

睁大眼睛,死死的盯着自己写的这些内容看了良久。终于,胤礽回过神来,把这几章薄薄的却又感觉有千斤重的纸张郑重放进一个紫檀木小匣子里。

上天注定的又如何?

既然上天又让他和阿茹娜格格回到现在的华夏时代,那就是注定要他们逆天改命!

或者说上天真有好生之德,生了恻隐之心,它也忍不下心眼睁睁的看着,世世代代在他的这片蓝天下出生长大,崇拜信赖它的华夏子孙们再遭受一次那样的痛苦磨难。

距离1717年,还有三十六年,他还有三十六年的时间,让大清国兵强马壮,民富国强,不再有这些让人无奈痛心又愤怒不已的内忧外患,让每一个大清子民都衣食无忧,安居乐业。

让皇阿玛将来不用再对任何西方国家委曲求全,毫无反抗之力,明知道“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 却是只能选择紧紧的关禁大清的门户,得过且过的贪图一时安稳。

现在的大清有了比西方国家先进了二百年的新式火器,有了满满的一国库银子,还早了历史三年的时间取得了天下的稳定。衣食住用行,已经有了“用”,“衣”,“行”,“住”也都在研究发展,更需要的慢慢的普及推广。所以,这下一步,当然必须是“农”的发展了。

仔细想一想,江南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只要休养过来,自然就还会是全国最发达繁荣的地方。那么他目前应该做的就是提高北方的农业水平,至少让大清的北方在粮食方面自给自足。

华夏的北方有着闻名世界的全球第三大块黑土地,松辽流域和三江草原,在地球的大灭世灾难来临之前,它一直是华夏世代子孙的“北大仓”,百年如一日的喂养着华夏北方的人们。

黑土地是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历经万年沧海桑田的演变才形成的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合耕种的土地。在它上面种植的作物,产量非常的高而且营养非常的丰富。

胤礽提笔,把嘟嘟所能提供的有关大清东三省黑土地的开发和养护,以及曾经为养活华夏十六亿同胞做出重大贡献的“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技术资料,都工整详细,条理分明的一一写了出来。

“梁九功大总管,皇阿玛可是睡下了?” 安耐不住的小太子,写完后就把他今晚思考的这些所有资料都整理好,放进那个紫檀小匣子里,自己亲自抱着,一路在魏忠管事等太监宫女们提着的两排灯笼的照耀下,摸着黑来到了乾清宫。

“太子殿下,您可是找皇上有非常紧急的事?”梁九功大总管笑眯眯样子的让小太子感觉好像有哪儿怪怪的,虽然看上去却是和往常一样的亲切和善的笑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